图:Vincent Willem van Gogh
这篇文章是我上周写的,写作初衷是因为我的领导(他也是文案出身)又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去修改我的稿子,他改完就直接发布了。我看到了文章,这次他改的比较狠,他直接删掉了原稿件三分之二的内容,并且修改了标题和开头。我问起的时候,他轻描淡写地说,你写的太啰嗦了。
当时我心里很不爽,但是不便发作,于是就写了一些文字,想说说文案这个工作。
总是看到有些公众号在写,会写作是一门技能,拥有这个技能将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我的工作是文案,说白了就是靠写东西吃饭。在外行眼里,这个工作听上去有些光鲜,什么广告文案、头脑风暴,似乎只要动动笔就能混口饭吃。其实,文案并不是作家,这个工作远比你想象的要“心酸”的多。
所谓文案,就是工具。文案的作用是什么?你的上司甩给了你一句话,你需要把这句话变成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你可以保留你的写作想法,但你的想法并不重要。为了避免反复修改,最好努力去揣测上司的想法,按照他的想法写这篇文章。因为,他的想法并不完整严谨,只有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所以他需要你,文案,帮他变成系统的文字,这样他才知道他的想法行不行。当然啦,他的想法变来变去,你自然要改来改去。
至于那些公众号里面分析的什么突出痛点、表现卖点、刺激购买、情怀营销等等手段,不过都是要文案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表达想法。你说这里面有技巧吗?当然有,写的多了,改的多了,自然就懂了。
身为文案你必须要专业,但审你文案的人不一定。职场里,审文案稿的那些人通常一句文案都不会写,恰恰就是这样的人要改你的文案。说实话,任何人都能改你的文案,只要他/她识字。在职场里,那些能一眼看到文案缺陷并直接提出修改意见的人太少了。当然,如果审稿的人也是文案出身,那也很惨,因为他们会直接动手修改你的文案,让你觉得自己变成了他的“枪手”。
更多的人对待文案的修改行为,常常让我觉得,他们在看文案的时候,其实不知道应该怎么改,但是为了凸显自己的鉴别能力,为了掩盖自己没有文字功底,就努力去找出一个修改的点。甚至,硬改。
有时一篇文章要改几十遍,直到改成面目全非为止。我常常在做这种修改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毫无情感波澜的,因为我的写作热情已经给了初稿,直到第三稿的时候也还留点热情。但三稿之后的修改,我就不再抱希望,你说咋改就咋改,反正最后这篇文章也跟我无关。我常常搞不懂审稿人的这种心理,我也并不觉得几十遍的修改之后变得更好了。我后来觉得,也许是审稿人想要自己写这篇文案,只是需要我代笔吧。
你写出的爆款文案,可能在别的行业啥也不是。我见过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做文案的人,他们自己工作之余是不写任何东西的,什么都不写,只写跟工作有关的文字。我问过我那文案出身的男主管,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因为感性文案不赚钱,商业文案才赚钱。商业文案,常指那些爆款文案。我也写过所谓的爆款文案,曾经我去面试的时候,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放在首页给面试老板看,但是有的老板翻了一下,不说什么;有的老板说,这篇文案的观点也很普通啊;更多的老板,看都不看。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你以为的爆款文案,只是你以为,或者只是那10万+以为,并非所有人都以为。
既然文案这份工作有这么多心酸,为什么我还要一直做下去?我常常在稿子修改了记不清是第几遍后,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思考这个工作的意义。我想了想,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并没有什么才华,既然能靠写作这个技能混了口饭吃,说明我是可以干下去的,而且我写的比之前好,说明这算是我的技能,我应该感到庆幸。只是,这口饭现在我吃的不算饱,我仍旧不满足而已。
终极文案,我想,应该是写自己想写的任何东西,能赚到钱,且不需要为他人修改。这是每一名文案都想达到的理想境界吧。但究竟什么样类型的文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的资历也不算深厚,我还看不太明白。但潜意识里,我总觉得,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忍耐、修改、坚持,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就算将来还是成不了一流的文案,那二流的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