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心理分析
20170723 跳跳熊
1.用户
1.1.读者 (求知 安全 偷懒 共鸣 跟随)
求知:读者希望学习,获得成长。 知乎开始就是为了认知而存在的
安全:用户会收藏很多高质量的回答,这种表象反应出需要安全,担心会错过很多优质内容
偷懒:很多读者用户关注知乎的系列产品(知乎专栏,知乎日报,圆桌),省力自己去发现寻找内容
共鸣:点赞是产生共鸣的重要功能,用户遇到和自己一样的观点或答案的时候,用户点赞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共鸣。
跟随:许多答案点赞数量越来越多,有一些优秀的答案由于时间窗口的问题,很难超过前面的答案,也是“马太效应”的表象
1.2.回答问题者 (尊重 群体极化 爱现 )
尊重认同:获取他人的尊重是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的一层,用户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网友,希望获得认可,能够体现自己的身份,例如:经常看 到回答问题前先来一个“谢邀”
群体极化:知乎有很多的问题是这样的“如何 看待/评价 某某问题” 这类现象是需求 相似的观点,找到群体支持,一个群体和其它观点的辩论,形成意见领袖
爱现:比如有很多“参加什么什么是一种怎么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表现需求,看到有的问题自问自答,用户自己完善答案,有的回答根本和问题没有关系。
2.额外功能
2.1 给用户提供很多系列(专栏 日报 圆桌)
运用自身优势,给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增加用户粘性,满足用户偷懒的心理
2.2 每篇回答都有“版权归作者所有”,以及有举报功能给社区建立合理规则,让用户获得安全的心理需求
2.3 留言辩论
允许开话题,让不同群体不同观点可以留言,也可以辩论,增强社区活跃,可以产生很收优质内容,满足用户争强好胜的爱现的心理,成为意 见领袖,形成群体极化。不过知乎需要对事情发展方向有所控制。
3.个人对知乎的感觉
知乎整体给我的感觉好是一个和谐的社区,大部分用户都是对知识的认知度来到这里,虽然广告的用户多了,但不影响它知识社区“一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