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奔波于画直线的笔骤然停滞。
内心那个混沌了千年的世界,因这句话得以拨开云雾见青天。
继而,心底的叹息一拨赛过一拨,翻转腾挪得像优秀运动员演绎的托马斯全旋,完美精致,将身体里那一小块地方搅了个天翻地覆。
明媚、忧伤、华丽、冒险、倔强、柔软这些词语,似乎自十年前郭敬明一炮而红后,便成了青春的专属词汇。这年头谁没个把明媚的忧伤?谁不想来个华丽的冒险?谁不是用倔强的外表掩饰柔软的内心?于是乎,铺天盖地的伤感文学、疗伤文学决堤般涌出。现在提起青春这个字眼,颇有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像想到小溪就一定有哗哗的流水声,说到鸟儿就必然是悦耳的歌唱。这种定向联想早已成为常人眼里固化的思维模式。
我觉得青春倘若定要以无病呻吟伤春悲秋为注解,就像饥饿的人喝泡面一样,填补了感觉上的空虚,于自身而言毫无营养。
千军万马走钢丝的年代,所有人都淹没在十年的时间洪流里,或负隅顽抗,或背水一战,我却俨然一个不知有汉的局外人,躲在自己的桃花源里优哉游哉。同桌说,我这是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来观望生活,我盯着她发间若隐若现的那根白线开始放肆的笑。不是没有紧迫感,只是我这小小情绪在庞大的集体焦虑前如同沧海一粟。
郭敬明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却一定不会成功,这是个不可逆转的命题。可我读着他写的书,学着他的行文风格,走着他的成长道路,却隐隐感觉到根本无法复制到他的成功,郭敬明只有一个,这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而我,只是我自己。
没有韩寒的犀利深刻,没有郭敬明的落笔繁花。写下的文字只是内心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可我竟无比笃信,这些躲在文字后面的故事,会拖着深深的成长印记,在青春的风中生根发芽。
既然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努力与成功的兑换率是中国的民生政策,不可能真正落实到户,所以再怎样的辗转反侧,再怎样的望穿秋水,再怎样的扼腕叹息,青春终究会像手里的风筝一样,当你牵着线自以为掌控全部时,它跟你之间的距离早已越来越远。
明媚、忧伤、华丽、冒险、倔强、柔软,所有这些外界强加的修饰,都只是青春的面具,当我们撕掉所有伪装后,你会发现真正的自己,只是在成长。
当某一天,泪水明明在眼里打转却还在保持微笑;当某一天,学会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时机;当某一天,内心城防无懈可击时,或许,我们就已经淌过这条青春的河,只能无可奈何得目送它远去。
因为成熟本就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是个必将到来的仪式。而我们此刻或哀悼或迷惘或张扬的青春,只是一条介于独立与半独立之间的河。渡河的时间,足够我们完成所有的情感交接。
如今,我们站在河的这端,胸上别着各自的希冀,注定要撇下所有的羁绊,义无反顾地渡过河去。幸好,我们还有成长这支楫,可以慢慢把风景看透。
青春余温尚好,何妨吟啸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