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滴滴的困境以及破局之法》
一点散乱的思考,请忽略文笔水平。
最近美团杀入出行共享行业可以说是引爆了消费者眼球,为了争夺市场,两家陷入争斗,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美团作为“入侵者”在舆论上也占据了一定优势,各种卸载滴滴的说法甚嚣尘上。
感受到了吗?市场就是如此残酷,民众就是如此无情。尽管你曾经给这个市场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给司机和乘客创造了不菲的收入和实惠便捷的出行方式。然而,一朝令改,马上翻脸无情。当然了,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出行市场是这样,各行各业皆如此,民众自古皆如此。创业者对这一点一定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千万别以为你给了民众很多好处,民众就会感激你,给的越多,民众向你索取越多的欲望会越多,一旦满足不了,马上翻脸。
尽管如此,还是有点心疼程维,压力一定很大吧。对手层出不穷,连最近高德地图都杀入顺风车业务了。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对手进来。为何?出行市场这块蛋糕太大了,而且你还是轻资产,市场觊觎着时刻盯着你,注定这条路会非常坎坷。而造成这一切我个人觉得程维犯了一个很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在把优步赶出中国后,是不是曾经一度觉得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以为可以一家独大了?可以对司机乘客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最坏的还不在此,而是再把优步赶出中国后,还企图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打败人家,蚕食人家的市场份额。你不觉得自己步子迈得太大了吗?这样容易扯到蛋。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从来不是优步,而是国内其他隐形的竞争者。赶走优步的那段空白时期并没有去好好思考出行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反而跑到国外市场去大家,何其愚蠢。我要是滴滴的投资人,一定要把滴滴的决策层骂个狗血淋头,程维眼光还是太狭窄了,格局还是不够大。
我是怎么思考的呢?出行市场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资产宜重不宜轻,当然,我所说的重并不是说要自己去买车经营,这样谁都玩不起,且听我往下分析。
如果仅仅只是搭建一个撮合司机和乘客的交易平台,让司机端处于高度的出入自由状态,那么主动权就永远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司机想去哪个平台就去哪个平台,你对他不好,他们随时有离开的可能。对他们好,其他竞争者进来,给的福利好,也会随时离开。况且,就我个人在长达无数次的出行体验中,我基本上很少听到有司机对滴滴有好的评价。而这些抱怨中更多的指向不并不是给的福利少或者抽成高,而是不公平,对于滴滴在处理司机和乘客的纠纷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们大都觉得,滴滴是偏向于乘客而牺牲的是司机利益。司机处于投诉无门的状态。老祖宗早就告诫过后生们,人啊,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滴滴似乎并没有弄清楚,对于滴滴来说,到底是拥有了忠实于自己的司机重要还是乘客重要。没有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果你看不清楚,难道不会去从历史上去寻找经验吗?没有滴滴打车之前,乘客对出租车司机的抱怨少过吗?没少,然而为什么还会继续选择乘坐呢?没办法嘛。当然了,我此言绝不是说让滴滴以后要变的对乘客不好,而是说,滴滴不应该在处理纠纷中,以牺牲司机的利益去讨好乘客,更重要的是缺乏正确公平的处理纠纷的方式方法。况且,乘客现在依然不买账,你看,现在朋友圈传播卸载滴滴的最多的依然是乘客。
所以,惹怒了司机,在其他竞争对手进入之后,司机出现集体“叛逃”的情况,即使你拥有了大量的乘客,你的市场没车了,还怎么做呢?所以,说掌握了司机,谁就掌握了这个市场。
上面一段话,是对于这个市场为何不宜做轻的铺垫,因为司机处于高度的自由,就意味着高度的不可控,且不论现在的民众对于品牌是毫无忠诚度可言的。
那么既然不能做轻,又如何做重呢?关于这一点,我的思考是这样的。
首先,一定要跟国家的大战略深度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呢?未来新能源车是一定要替代燃油车的,而如果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大车企一起努力,国家对于车企的新能源车的研发也有非常大的政策支持。然而很多车企在拿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后,很多并没有去脚踏实地的做实业,至于他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我这里不过多说。我这里只针对那些真正的致力于做好中国汽车的企业。
而现在车企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国人的接受度,品牌的推广,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因为现在国内的消费者对于国产车还是不太感冒,这是历史原因。然后,这个情况,对于滴滴来说无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机会。我的思路就是滴滴跟国家的好的车企进行战略性合作,整合上游的产业链,而车企也需要改变现有的销售模式,不仅仅要卖车,还可以引入租赁模式,租给谁?租给滴滴。这种情况下,车企负责提供车,滴滴负责软件服务,对于司机可以采用统一招募的形式,统一管理。或者对于司机,可以专门成立下属子公司,也可以让其他公司专门参与进来做司机管理服务。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说简单一点,集权。这样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任谁也别想打进来。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工被机器替代,会有大量的劳力被解放出来(这里暂时不考虑无人驾驶的前景,即使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了,汽车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怕)
而车企呢,选择租赁模式,跟滴滴深度合作之后,这样不仅仅可以随着订单量的需要实现按需生产车辆,还可以通过按订单进行抽成的模式,产生大量的现金流,而不会有什么应收账款的硬伤了。有了大量的现金流,就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去搞技术研发,提升汽车质量。其次,通过这种模式,大量的车辆进入市场,也可以提升车企的品牌,更多的也可以让国人在不断的乘坐过程中提升对国产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关于这一点如何实现,实现的可能性,我没有做深入的调查,而只是个人的一点点思考)
在我看来,滴滴目前最大的对手,最值得恐惧的对手是曹操专车,而不是美团,美团无非是又一个进来扔钱的主。
就先写到这里吧,思路比较乱,怕忘记了就暂且先记下来。以后又想到什么在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