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摆渡人》中的“摆渡人”崔斯坦很容易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大热的韩剧《孤单而灿烂的神》中的地狱使者王黎,都是面对死亡,都是引领和超度灵魂,都徘徊在生与死边界痛苦不堪。
由此看来,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死亡”后的世界都有着不同的疑问和想象:人死了是什么感觉?要到哪里去?会是谁去迎接我们?会失却生前的记忆吗?天堂是什么样子?地狱是什么样子?有轮回吗?
《摆渡人》回应了我们的想象:女孩迪伦坐火车去看望因父母离异而素未谋面的父亲却遭遇车祸,死亡后的她与她命定的“摆渡人”—看似冷漠而内心温暖的崔斯坦相遇,两个人穿过荒原、沼泽和湖泊,与魔鬼斗争,也彼此相知、相爱。而迪伦到达目的地后,又决定穿越荒原,只为了再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尽管她并不知道崔斯坦在下一次摆渡时的样貌,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魔鬼捉住灰飞烟灭……
很有意思的一部小说,有悬念、有曲折、有爱情。更重要的,还有回味。
而我的回味,在于那些从小说中折射出的追问:
·追问一:如何面对死亡?
崔斯坦告知迪伦她死了,迪伦出乎意料的平静的接受了。崔斯坦很震惊,因为在他“摆渡”的数以万次的经历中,为了让灵魂能顺利的跟随他“摆渡”,不得不化作能让那些人有安全感的样貌,也不得不采用一些小手段。即便如此,他还是经历了有的人哭哭啼啼哀求、有的人耍赖不肯走的“摆渡”场景。他也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摆渡”,那次引领的是在火灾中丧生的中年人,那个中年人平静的选择跟随崔斯坦走,崔斯坦感叹说:那个时代的人有信仰。
我想,每个人的心底都是惧怕死亡的吧。尽管每年愚人节都让无数人回忆起“哥哥”张国荣的自杀,进而讨论自杀率的逐年攀升以及重提关爱抑郁症患者的议题。尽管曾经看过《苏东坡传》,朝云说人应当在最美好的年龄死去,而她真的三十岁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尽管有一部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翻滚吧,肿瘤君》曾让我泣不成声,女主角对抗病魔亦是珍爱生命。
想起了那几句很古老的《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经典段落:“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尽管在这个时代提及这部书似乎有些古板与落伍。
也翻阅了“向死而生”的含义,我们每个人本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那么更应该活在当下,亦不畏惧死亡。
愿,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淡然而无悔,亦敬重珍爱生命如迪伦。
追问二:为什么“一切都是你心像的投射。”?
崔斯坦告诉迪伦,他们穿越的荒原的样貌是迪伦心像的投射,迪伦想象的火车发生事故的地点是在偏僻的荒原,所以他们穿越的荒原才都是上坡路。荒原的天气也是随着迪伦的心情而变化:心情好就阳光普照,心情差就乌云密布。而安全屋都是石屋也暗合了迪伦的经历。甚至,“天堂”那扇来去自由的“门”的开合也取决于迪伦自己想拉开它的意志是否坚定。
一直在想,小说中这个设定暗含了什么隐喻。我想,大概隐喻的是我们自己,你能通过改变你自己改变你的环境。
迪伦要面对死亡,本不是愉悦的事情,但是想想陪伴自己的人,那个甚合自己心意的崔斯坦,相仿的年龄、年轻帅气又相谈甚欢,于是一切都不那么可怕了。
眼中的世界,亦是自己心灵的投射。你厌恶一个人,他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错;你喜欢一个人,他做的所有事情你都觉得帅。生活也是一样,你觉得今天诸事不顺,事情就真的不顺到底。
愿,每个人每天都能有好心情,亦能有勇气去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追问三:什么力量让我们超越生死?
迪伦推开了“天堂”的门,回到杀机四伏的荒原历经重重困难找到了崔斯坦,两人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事故发生地。当迪伦醒来,她发现这次崔斯坦没有放手,他陪伴她回到了人间。
读到此处,不由的一笑,虽然书中有些bug和难以自圆其说的部分,但一个完满的爱情的Happy end ing足以满足每个女人的浪漫情怀。是爱情让他们超越生死。
会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迪伦因为在荒原上依赖崔斯坦而不由得被崔斯坦所吸引?
我觉得不是。他们都有些很真的品质。
迪伦纯洁、有怜悯之心。她不关注,或者说不仅仅关注自己的生死,能设身处地的替崔斯坦着想,会思考他没有自己的面貌、日复一日摆渡所经历的心灵的苦痛。她有同情之心,宁愿去吸引魔鬼以拯救被魔鬼追逐的老人、孩子的灵魂。她勇敢,尽管知道推开天堂的门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貌,却毅然推开而不后悔。崔斯坦也很伟大。尽管他有彷徨、有犹豫,却依然恪尽职守的摆渡。尽管他外表冷漠,但我知道他其实很认真的关注每个灵魂的诉求。
爱,才是解药。
愿,每个人都有爱的勇气和能力,亦有被爱的福泽。
愿我们在俗世中都能找到那个超度我们的“摆渡人”。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才是你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