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网络上关于三国的篇文早已达到饱和。
不过,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通喜好历史的无名人。
随便看看,随手写写,喜欢就留下一起讨论,不喜我也只能说一句,感谢浏览!
谈起马孟起,演义中,有个极为雅儒的称呼叫“锦马超”。
马超(176—222),字孟起,司州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三国中一个备受争议的男人,他既是一方诸侯,亦是一方信仰。他是曾经乱世中一颗最为耀眼的新星,但在那个群星璀璨群雄并起的战乱年代,马超终究似一颗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耀眼,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最终黯淡落幕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极力为马超漂白,甚至美化到“不减吕布之勇”。可,面对大量的正史证明,马超演义中的忠勇无敌形象只得被无情剥夺。
正史中没有记载马超的外貌形象(当然正史比较严肃,不重要的事估计也很难被编入)唯有《三国志平话》里仅有一句对马超外貌的介绍——“面如活蟹“。
虽然不敢就此大胆反驳演义中的马超神武威猛形象,但却也让人耐人寻味。
演义中马超是打着为父报仇的名义出场的,汉朝本就是一个忠“孝”的年代,故此,马超前期的伐曹名正言顺,大多数读者看起来极为舒服,其实这不过是为美化马超而做的铺垫罢了。
因为正史记载,这事件的发生顺序恰恰相反,是马超先举的反叛大旗,被曹操打败,所以马超其父马腾及全族上下被曹操下令屠杀。
在这里,我将详细介绍,因为这关乎到马超是否是一名狠心弑父薄情寡义之人。(此乃马超生前一大历史疑难杂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韩遂,马腾两位西凉大佬决裂,二人在西凉打的不亦乐乎。
同年,钟繇为了制止韩遂、马腾两人再闹矛盾,建议曹操召马腾入都为官。(实则是为了得到西凉军权)
在那个年代进入以曹操为主的都城当官意味着什么,戎马一生的马腾岂能不知?但不知为何马腾竟真的选择入都为官。
马家全族都去了,唯独留下马超统帅马腾的西凉旧部。
有句老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我相信这个世人没有一个人比马超的老爹马腾更了解马超了吧?
从中不难想象,此举定有深意。换句话来说,马腾留下马超在西凉定有某种目的。
观马家起源,马氏一族在西凉深受羌人拥戴,也就是说,只要马家嫡系在此,只需振臂一呼,西凉各部定然纷纷效应,事实上,后面马超潼关大败逃回西凉后,西凉各部对马氏一族的拥戴依旧不减当年,的的确确认可了他马氏嫡系传人的身份。
其实这也不难想象,假如马腾真的放弃一切,曹操会放过他吗?
虽然对曹操不敢乱下结论,但我认为,这样一位深受羌人敬仰的大人物,至他进入许都的那一刻,以曹操的奸雄之姿决然不会让再“放虎归山”。
这样也就印证了马腾为何会留下马超独掌西凉大权。
一为震慑,二为筹码。
也许是连马腾都没想到,过了没几年,马超竟然联合韩遂及西凉各部,举兵攻打曹操。(此时的韩遂可是马超的杀母仇人)
《三国志·魏书·武帝传》中记载“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
《典略》记载到,马超欲与韩遂结盟抗曹,于是面见韩遂,说到“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这句话应该是极为明确的形容出马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忠不义不孝之人。
注:《典略》乃是曹魏所编,极有可能受到当时政治局势影响(事实上后世许多人这样认为),也就是说《典略》存在着丑化马超的嫌疑。
而三国史当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最,其中对马超反叛与马腾被杀的事迹没有丝毫注解评价。(估计这位前辈也摸不清这两人心里怎么想的)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令钟繇带兵入长安,沿途放出风声要借道关西,进攻汉中张鲁,也就是这此时,马超等人公然反曹,一路攻至潼关。
对此潼关一战《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说道,曹操与韩遂、马超在阵前单独谈话,马超曾想过突袭生擒曹操,因为许褚在曹操旁边瞪着眼睛,马超才作罢。(生擒曹操的动机同样耐人寻味——大概是想人质换人质)
许褚之威绝对可抵挡住三国中任何一位武将(至少不论面对哪个武将都绝对不会被一击打败)
也就是在这一刻开始,后世出了两个对于马超评价的说法。
其一,不忠不义不孝
其二,失败者没有话语权,这个男人或许是一位极度悲哀的乱世出局者。
建安十七年(212年)夏天,曹操才下令诛杀马腾全族,马家大小两百余口几乎全部被屠。
而前一年(211)曹操已经在潼关大败马超,那为什么要在次年才杀害马氏全族呢?
答:因为以曹操的才华和眼见,我觉得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把西凉放在眼里了。(人质活的不活的已经没什么用了)
当然,无论如何马超不顾老父及族人安危,执意造反,他的做法的确有违人伦道德,这则黑锅他是怎么也甩不掉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在凉州重整旗鼓,依靠羌人东山再起,几乎夺得整个陇西。
《马超传》记载“超果率诸戎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刺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这里大概就是说马超夺陇西,冀州刺史韦康开城投降,马超杀了韦康一家老小四十余口,反而对负隅顽抗的冀州参军杨阜、姜叙不加怀疑,委以重用。之后,曹操派夏侯渊入陇西,马超当然领兵拒敌。而此时被马超重用的杨阜、姜叙趁机复叛,马超首尾难顾,只得投奔汉中张鲁。(马超当时的妻儿还在冀州因此被杀害)
很多人会觉的,马超这个毛耻小儿竟然这般无能无耻,竟抛弃自己的妻儿独自逃跑。
可,在那等乱世中,身不由己是常态,又有谁真正能主宰了自己的命运?
都不过只是一个悲哀的陪衬品罢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曾记载到,曹操面对兵临城下的西凉大军,曾面露喜色对诸将解释到“关中离西凉遥远,这些西凉军,如果我们一一讨伐,用一两年时间也不可能平定。现在他们集中到了一起,我们就可以一举歼灭他们了。”
不可否认的是也许美化了曹操的才智,但通读三国,以曹操的手段,曹操的谋略或许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撒下弥天大网,为了彻底解除北方后患,举所有西凉反叛势力于一点击破,而这一点恰巧正是被马超所承载。面对当世最强的权术运用者奸雄曹操,马超的失败则显的理所应当,败的一塌糊涂,败的犹如丧家之犬。(周瑜曾向孙权建议“与马超结援”的策略《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可见,曹魏统一北方最大的危险就是来自背后的西凉军。同时也间接说明西凉军中马超之勇竟已传到远在天边的江南。
其实当马超投入张鲁账下时,他的人生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因为稍微分析当时的局势,西凉有韩遂,北方曹操的霸主之位根本无人能左右,中间的刘备即将入川,而江南的孙权,更不必多说。
纵观所有地理位置,马超逃出冀州后,这个天下便再也没有了他的立足之地了。
最终,他密投刘备,助刘备迫使刘璋投降。也至此,马超在刘备集团里度过余生,病逝。
这里还有一道小插曲,本来马超投奔张鲁基本没做过什么大事件,只可惜他秘投刘备后,他的另一个妻子董氏和小儿马秋留在了汉中,未能一同入蜀。曹操破张鲁后,董氏被赐给阎圃,张鲁气急败坏,竟将马秋亲手杀害。
仔细看此的朋友,大概都明白了,难怪有人说马超是天煞孤星,短短四十七载到了生命的尽头只剩下一个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对马超评价的堂弟马岱。
马超一来刘备就为蜀立下了大功,(当时刘备攻取刘璋,城中人慑于他的威名。刘璋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已开门出降)为此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后封他为左将军,位列关羽,张飞之后。
即使地位在高,可惜至此后的马超再也现不了昔日的辉煌了。
有人说马超是有勇无谋之辈,但在《曹瞒传》还是有不少西凉马超战曹魏的惊艳之处。
不过还是《山阳公载记》里面记载的一件事更有说服力“初,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这里只需知道,曹操在听到马超的计谋后都曾感到震惊。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到关羽曾差信询问马超的将才谁人可比?诸葛亮回信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把马超比作彭越和英布,这两人虽然都曾是刘邦的开过功臣,但其结果世人皆知。二人一唱一和,显然是在敲打马超。
而《三国志.彭漾传》更是记载到这样一件事,彭漾恃才傲物对于被刘备让自己到外地做官的命令极为不满,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更甚口出狂言道:“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彭漾和法正是好友,法正和马超又是同乡)
而听后的马超默然不语竟然在事后上表了刘备,致使彭漾不久后被捕处死。
也许这是马超夹杂于复杂的蜀派系之间的一种自保手段,可也从侧面反应出马超在刘备集团过的是如履薄冰的微妙生活。
真正历史上的马超在入刘备集团后,一直在充当威震蜀国边疆羌族的大人物,在刘备攻取汉中后,大家都以为这个镇守汉中的位置是张飞(可见此位置的重要性),可到了最后,刘备不仅没有选择张飞,马超之流。偏偏选择了魏延,嘿嘿,身边有个掌握重权的汉中太守魏延,想来马超这个西川骠骑大将军当的并不如意吧。
《山阳公载记》说道“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
不管真实性,单单这一点足以反应出,马超在刘备集团里不仅不受掌权者重用,更是收到同僚重重排挤。
陈寿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最后给了马超这样的评语:马超阻戎负勇,一覆盖其族,惜哉!
《三国志》最终记载马超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馀无复言”
讲真,这句话说得非常悲壮,甚至有些悲哀。纵观马超一生,余生的尽头唯剩下苦难折磨,终日惶惶恐恐战战兢兢,直至孤独终老。
章武二年(222)马超逝,享年四十七,追封曰威侯,世人俗称马威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当我知晓马超这一生的经历后,更多的则是唏嘘。
群雄并起的年代亦是名门将后,让羌人敬若神明的他终究成为了一位彻彻底底的出局者,可悲可叹!同时,他用他短暂的一生完全诠释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