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顾晓虹
01
近日,网上出现了多起因孩子过度消费导致的家庭冲突事件:
孩子要求父母买几千的名牌潮鞋,不买就没脸去上学。
少年因为没给他买手机,爬上11楼威胁母亲要跳楼。
女孩过度消费欠下校园贷10余万元,让家长为她还债。
男生成绩下滑,不愿参加高考,逼着父母卖房供他留学。
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杨幂那首《爱的供养》,
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用尽一生一世来供养,
而孩子却无情的用这份爱来要挟自己的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
比爱情更盲目的是亲情,
为人父母,拼命赚钱努力养家,
总是希望孩子混得要比自己好些。
父母没能上学读书的,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
父母生活狼狈吃尽苦头的,希望孩子能工作安稳,
父母没有实现人生梦想的,希望孩子能延续自己的理想。
为此,父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愿意用牺牲自己,来成全孩子。
02
而我们80后这届父母,则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我们不做控制型的父母,
不敢压抑孩子的天性,
我们要成为孩子的朋友,
给予他足够的“爱与尊重”、“自由与权力”。
结果呢?用我妈的话讲:被小孩都欺负得爬到头顶上了。
比如说睡觉这件小事就让我很受挫,
我讲完3个睡前故事,唱完2首催眠儿歌,都感化不了儿子。
大冬天,他在被子里翻来滚去。
我耐心地劝他:宝宝,这样会着凉感冒的,
生病了就要去医院挂盐水打针的。
他却笑嘻嘻的看着我,摆出一副你看不惯我,可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一般这样熬到10点钟,我就得下岗,换我妈上了。
她的手段简单粗暴:就一个字“打”,
手伸出来打手,脚露出来打脚,
而且不是用手打,是用竹制的挠痒棒打,
但是一招鲜吃遍天,还没等我妈下手,小孩自己就老老实实缩回去了。
所以,每当我和她讨论亲子沟通、正面管教的问题,
她都认为我是纸上谈兵,还补上一刀:你行你上。
图片来源网络
说到底,这就是儿子和我的权力游戏。
儿子感受到我深深的在乎他,
于是我的在乎就成了他能操纵的筹码,
小孩子能敏感的知道父母的喜怒哀乐,
父母的情绪是因他而起,受他控制。
他会很开心:嘻嘻,都是我说了算,大家都围绕我在转。
03
美国心理医师苏珊福沃德(SusanForward)提出过“情感勒索”的概念:
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操纵方式,亲近的人用它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我们;
如果我们不顺从他们,他们就会惩罚我们。
开头4件社会新闻中,孩子对家长提的要求就是一种“情感勒索”:
如果父母不满足我的需求,那么我就用伤害自己来惩罚你们。
亲子关系一旦陷入“情感勒索”,
那么权力的游戏就开始了,
孩子不断索取,父母不断屈服。
孩子成了控制者,父母沦为服从者,
孩子说了算,父母说什么都没用。
图片来源网络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登门槛效应”,简单解释就是得寸进尺。
当孩子年幼时,他的需求无非是要吃、要穿、要玩具,
上了学,他的需求变成了要吃大餐、要穿名牌、要买手机,
成年后,他的需求换成了要买房子、要买车子、要旅游消费。
开始,父母还能够满足孩子的小愿望,
但随着他们长大后,欲望不断的膨胀,
父母的能力再也支撑不了孩子的索取时,
这时想要改变权力的游戏规则,已经太晚了。
被惯坏的孩子会怨恨父母的“无情”和“无能”,
他们会不择手段的报复父母,
不上学、打游戏、离家出走、威胁自杀,甚至弑父杀母。
04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放弃权利的争夺,参与合作双赢的游戏呢?
我结合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总结了2条:
1、 爱要狠心
狠得下心面对孩子的哭闹,
狠得下心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规则,
狠得下心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狠得下心被扣上“虎妈”的帽子,
能坦然接受所有的亲子冲突和舆论压力,才是恰当的爱。
2、爱要边界
告诉孩子吃饭是你的事,
告诉孩子作业是你的事,
告诉孩子想买名牌是你的事,
我尊重你的需求,但我也要尊重自己的需求,
我拒绝做你的奴隶,才是独立的爱。
黑格尔说过:家庭教育的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果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0-15岁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