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是一个不太会理财的人,主要表现为消费的时候可能不计后果、不记账、过于看重风险等,主要原因是有个从事金融工作的另一半。
但是作为一名家庭教育讲师,在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我都希望学习提升并实践,包括孩子的财商培养。
现在的孩子对于金钱的概念普遍是比较模糊的,原因有几点:
1、“再苦不能苦孩子”,除了偏远的贫苦地区,大多数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了,孩子们衣食无忧,玩具堆成山,但这些东西与金钱的联系他们并不知晓,或者根本不在意。
2、电子支付如此普及的年代,我们大人都不再带钱包出门,一个月摸不到一次现金。孩子眼里看到的是需要付钱时家长只要拿出手机扫码即可,金钱是什么自然毫无概念。
3、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时标准不一,数量不一,甚至通过做家务活来衡量,更有些家长孩子想要多少就给多少。
但是,家长们其实非常希望孩子能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也是孩子未来生活的技能之一。
我曾尝试过给孩子零花钱,但是对于孩子如何花钱,我总是难以完全放手。给他太多干预之后,孩子觉得没有得到妈妈的充分信任,没有自己的支配权,体验感不好。
偶然一天我与孩子共读了一本绘本《三只杯》。
故事中,在小男孩的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送给了他三只杯子和一些钱。爸爸说:“你长大了,我们以后每周六会给你零花钱,并且会随着你的年龄增长而变多。我们建议你把钱分成三份分别放进三只杯子里:第一份存起来,放在储蓄杯里;第二份买东西,放在消费杯里;第三份用来帮助别人,放在爱心杯里。”
自此,小男孩每周六都会得到相应的零花钱,然后自己分成三份放进三只杯里。
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带着小男孩去银行开户,把储蓄杯里钱存入了他的账号,并告诉他银行不仅可以把钱看好,还会支付利息,钱会变多。
然后,妈妈也引导小男孩如何使用消费杯里钱,他可以列自己的愿望物品清单,再去查找心愿物品的价钱,最后衡量是否能够买得起,买不起就慢慢攒钱,直到后来他不仅购买了自己心仪的棒球手套,还给妹妹买了娃娃。
爸爸引导小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使用爱心杯里钱。小男孩想到学校正在为贫困家庭募集食物,于是用爱心杯里的钱去商店购买食物,并和老师一起去送给有需要的家庭。
三只杯的金钱,各自有了去处,小男孩的每一种体验都很棒,他一直保存使用这三只杯,直到他长大。
读到这个故事我非常惊喜,如获至宝,孩子也听得入迷。于是我们决定立即找三只杯子(盒子),也要这样做。
我们简单地给每一只盒子标上名称,然后让孩子把现在已有的零花钱分成三份放入盒中。这一次,我毫无干涉,由他自己决定如何分配。
最终,我看到他是均分了所有的零花钱,每只盒子里一样多。我告诉他:“不管他如何分配,我都支持他,在之后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中,也许我们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意外,但我们会共同头脑风暴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
“三只杯”的计划,我相信可以帮助孩子拥有金钱的概念逐渐养成科学管理金钱的生活习惯。因为这三只杯子的设置,不仅能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让孩子不仅收获财富,还懂得感恩回馈。
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知道《三只杯》的故事,如果我们的家长都能与孩子一起坚持使用三只杯,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不一样,我们不仅满足了自己对于金钱的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能学会消费购物的技巧,体会消费的快乐,更能为社会和他人献爱心,这将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