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印加人留下来的建筑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的建筑,库斯科地区一些幸存下来的王室宫殿、庙宇和房屋,大都用石块堆砌而成,它采自90千里外的山区,有的石块竟重达100多吨。石块之间不用泥土、石灰粘连,缝隙衔接严密,甚至连针也插不进去。尤其以萨克塞华曼堡垒最为著名。
萨克塞华曼堡建筑在库斯科城北的一座同名小山上,是俯瞰库斯科城巨大的防御体系。堡垒响亮的名字的意思是“帝国之鹰”。它所据的山坡地形十分有利,面向城北的一面相当陡峭,可以保证堡垒后方的安全。因而在这个方向只修建一道长约400米的护墙。而山坡的另一面是一片宽阔平地。萨克塞华曼堡出于对军事的需要,在建造堡垒时采用比帝国神庙宫殿建筑等更为巨大的石料。尤其是堡垒最外围的第一道围墙最为雄伟壮观,所用的都是最为庞大的石料,甚至可能不经过切割,就使用完整独块岩石。
如此巨型的岩石建筑令人叹为观止,可以想象印加人建造这个庞然大物,遇到的困难也是非同寻常的。他们完全以人力切割山岩,凭人力用粗大的缆绳将巨大的岩石托运到目的地。那时印加人没有现在的尺或者其他的计量工具,无法事先测定石块与石块之间的吻合程度,这给建筑工程带来更大的难题。但是印加人却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巧妙的化解了上述难题。
他们在接合石块时,不是用红土泥浆往石缝间一填了事。他们的巧智同我们今天配钥匙的方法很相似,在切合两块巨石时先把它们叠压在一起,中间用杠棒垫隔,此时两块石料并未真正接触。然后用一根竖直小木棒,在上下两个表面间前后左右来回移动。一旦木棒受阻,就是遇到了不吻合的部分。这是就用工具凿去其中突出部分,如此不断修整,即使两块石料的接触面不能做到绝对平整,但至少可以你凸我凹地彼此吻合。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无数硕大岩石相互交错拼合,排列堆砌,组成浑然一体的巨大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