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星期六,学校放假了,这条街清静了很多,阿雅的店里也一样的冷清,除了偶尔几个打印房屋出租的顾客,阿雅一直都在跟女儿玩。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叽叽喳喳地说得不停,阿雅抱着孩子在躺椅上靠着。中午时分,女儿困了,阿雅把孩子放在躺椅上睡觉,然后着手打起昨天的文稿。
故事很平淡,一开篇就以老人学生时代的最后记忆切入,走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学校里战争前的混乱,同学间为了当兵不当兵的对话和计较,凡此种种在阿雅看来实在是有点----累赘!而本该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热烈气息却感受不到,阿雅一边照本宣科地打着字,一边忍不住暗自揣度老人写这文稿的意义,这样的文字绝对没有发表的可能,从字里行间来看更像是一个老人行将就木前的回忆录。抱着这样的想法,阿雅多少有点肃然起敬了,一个人,一生浓缩成一个故事,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记述的胆气和能力的,像阿雅,她心里藏着多少故事,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真的要细化成文字,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至少她还不具备面对自己的勇气。
文字里有不少的错别字、病句,阿雅像当年做编辑一样,一边打字一边逐字逐句推敲、校正。第一章打完,阿雅耐着性子读了一遍,再对着稿子看一遍,不禁有些飘飘然,故事的叙事水平很一般,但她在字句间的改动后让文章生动了不少。
一叠稿件,阿雅其实没用多长时间就打完了,根据她的理解,她认为老人家这不太薄的这一摞文字,真正有用的文字不过三两千字。阿雅能有这样的自负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学生年代,她是校宣传部的铁杆编辑,更是文学社的骨干,当初穿行在同城的几个文学社团间,有几个文学青年没听说过她阿雅的大名?当初阿雅发的豆腐块,让她稳坐校内第一才女的宝座,也意外邂逅了文学青年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