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拆研班进修,任务之一是阅读三本TTT培训书,写八组便签。对于非培训师的我,着实挠头,尤其A1激活过往经验。
但当读到“大脑友好型”部分,又来了兴致,迅速被书中呈现的鲜活课堂氛围吸引。这是以学员为中心,灵活配搭创新创意“玩法”,花式激活大脑,充分调动自主性,交互体验式的课堂。
至此,心里埋下种子,要做“大脑友好型”拆书课,想法设法带学习者玩起来。玩中练,练中学,欢声笑语的轻松氛围里让认知突破与能力提升自然而然发生。
这次三级群“抢书”,一眼瞄见《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瞬间反应是介绍“大脑友好型”底层逻辑的吧,心动。再看介绍,果然是通过剖析12个脑科学认知原理,解读信息如何喂养,大脑才爱吃,揭示让大脑又快又好接收信息的诀窍,果断入手。
翻开书,它的特别逐渐显现。从图片化目录开局,到后记末端再次出现引言前的两幅简笔画call back,一气呵成。全书的行文风格就是“大脑友好”的真实写照、示范。让读者做着游戏,猜着谜题,听着故事,看着图片,疑惑着、顿悟着、惊奇着、思考着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对大脑的探索之旅。
赞叹妙哉之余,对如何做好一堂“大脑友好型”拆书课,有两点启发:
1. 利用错误观念促进学习
“比起回避常见的错误和误解,可以尝试把它们融入学习过程中。比如,演讲前,可以先让听众讨论对某个特定主题的理解,或是做揭示常见误区小实验,或是剔除一个包含常见误区的多选题。只有当心理模型处于活跃状态下并做出预测时,新想法才会和旧想法产生联系,并不断更新。”
所谓心理模型,可以把它理解为预测周围世界并引导我们行为的地图。预测正确,相关心理模型得到巩固,当预测与现实之间出现差距时,出现错误报警,提醒我们要修正心理模型,这也是认知提升的过程。
与其正向传授知识,讲解,不如有意识激活学习者错误认知模式,引起预警,再加以修正,让课程推进更引人入胜,也让学习者对新知记忆更牢。
就像影视作品,之所以扣人心弦,正是因为编剧会帮观众建好一个心理模型,引导观众做出一个简单的预测,然后又设置一些情节推翻预测,触发错误警报,最后保证这个缺口很快就会被填平(“下周预告”)。好奇心促使恨不得一口气追完全剧。
而拆书课上,通过激活“错误”,也是调动学习者好奇心,让学习者不费力跟随想要寻找到解决方案的动力,自然而然弥补上知识的欠缺。
分阶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概念导入:让学习者谈对某个概念的理解,或引入短片、案例等揭示错误做法(重点在让学习者主动识别出自己的错误模式,引起重视)
A1激活:营造错误也是带着礼物的场域(分享案例时,对从失败,错误出发),让学习者放下戒备,愿意敞开分享自己曾经失败经验,为可以识别并纠正原有错误模式喝彩!
互动演练:设置情景或列举错误模式,让学习者一起来纠错,调动积极性。再按正确模式情景演练,升级模式,将知识润物细无声传递,认知与能力不知不觉提升。
2. 利用情绪变化提高记忆度
“如果你想在整整两个小时的演讲中始终保持乐观、愉快、幽默,结束时你会发现听众已经神游天外了。最有影响力的课并不只会让人笑。它会让人又哭又笑,时而屏住呼吸,时而义愤填膺。”
之前,对拆书课的设想是带着学习者玩起来,越嗨越好。通过拆页学习,意识到如果一味追求快乐,也是有问题的。会让学习者思维过于活跃而发散的没有边际,不利于聚焦到课程主题,达成学习目标。
课程设计要张弛有度,适度施压刺激学习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发情绪变化,从而提高记忆水平。
原来《课程设计五线谱画布》里情绪感知线模块这么重要,日后做课要更加重视起来。通过预设与模拟演练或找人试练,逐渐缩小自我感知与学习者反馈的差距。让课程引着学习者的情绪线,哭哭笑笑走过一程拆书体验,仿佛看了场3D,甚至身临其境参演了一部话剧。课程结束,荡气回肠。
书中提示远不止这两点,还有涉猎关于PPT设计、学员手册、讲师演练、学习者状态记忆等更多部分。时间关系,选取其中最为触动的两点做个分享。
也曾设想,这篇拆文是否可以用“大脑友好型”方式呈现,显然未果终了。主要也因为偏重个人反思体悟(给自己找个台阶),想起书中一句话“我从不失败——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增长经验”。
具体呈现,我们拆书课上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