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庚辰先生
我们茶余饭后都可能提到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饭为什么不如以前好吃了?
我们也都得到过一些结论,如:现在吃的好吃的多了,以前没什么吃的,嘴吃馋了,想比之下也就不好吃了;现在的农药上多了,肉都是饲料或者激素喂大的,以前都是纯天然的纯绿色的食材,肯定不如以前了;人都是怀旧的,想象中的味道是最好的,等等!
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能量构成的,而能量是互相影响的。
我们也有过一些共同的见闻、认知、经验,柴火做的饭要比炭火好吃,
炭火做的饭要比天然气做的饭好吃,天然气做的饭要比电做的饭好吃;
同样的配方,不同的人做的饭味道可能完全不一样;
不同的锅做饭味道也相差甚远,甚至有段时间中国大妈在日本花好几千抢锅都成了热搜,很多人觉得是玩笑,其实真的好吃,差别很大;即便不放生长激素,不放农药,在日光照射下长出来的菜也要比大棚里人为制造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菜要好吃的多。
每一个做饭的环节,类似的经验之谈太多了,这些都是能量之间的影响!
包括我们以前古人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制作方式和喝茶方式,不同的美酒不同的酒具等等,现代人总说是穷讲究穷讲究,甚至有人说,就用最简单的方法吃喝拉撒影响我们活着了么?
其实完全谈的不是一件事,古人总结的任何事物之间的能量纠缠和联系不只是我们所说的穷讲究中“仪式感”,它甚至对我们身心以及健康影响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细节都是事物之间能量的一种最合理的搭配,这样更容易突出事物之间能量对人的影响。
以上都是我们所遇到的饭不好吃的物质层次,工业流程的能量影响,我们对现代研究“水知道答案”这个科学实验有个基本认识的话,我们就知道,人对食物的影响才是重中之重的。
开心、快乐、悲哀、痛苦、烦躁、难过、愤怒等等,不同的人在不同情绪下水的形态、食物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以前我们从食物食材到做成的整个流程,犁地、松土、播种、施肥、浇水、除草、收田、和面、择菜、放调料、炒菜、做饭……
每一个环节都是轻松、快乐、幸福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正能量的赋予,在过去吃饭本身也是很神圣的时刻,需要珍惜,全身心去投入的,让身心和所要吃的食物同步,在愉快感恩,幸福的状态下用心面对这一餐,饭也更好吃了。
现在我们都是完成任务,每一个环节都想的是能弄多点能卖出去就好,自己回家有饭不饿着就好,外面餐厅厨师是能流程化卖出去就行,甚至我们吃饭的时候也只顾着赶紧把饭菜下肚还要去做别的事呢,能好吃么。
我们谁都爱吃妈妈的味道,因为从小我们就能尝到妈妈为家里人做饭时候灌注进去的爱和关心,有滋养力的食物本身就是有生命的,是“活的”,只不过我们不懂事物,把它工具化了。
其实现在与以前想比,食物不是那么好吃,最主要是缺了食材到食物之间每一个环节的“用心”,多了每一个环节的“应付”,虽然食材的环节很多时候我们不好掌控,但是做饭环节还是可控的,好好去用心做一顿饭,你会吃出比大厨更“好吃”的饭,好好花点心思,孩子可能会吃到现在这个社会少有的“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