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苞心态: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花期,绽放的花朵固然美丽,没有绽放的花苞也固然可爱。改变需要很多条件达成才能发生,而接纳只是关乎教师对生命的理解力。接纳就是改变的开始,意识到不同的生命体有不同的生命状态,静待也是一种极大的教育智慧。态度。态度一变,方法无限。反复提醒自己,面对的是生命,需要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权衡好包容、提醒、激励的比例。
学会提问:正如朱校长所说,问题提好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就不远了。提问意味着思考的方向,思考的方向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尽可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问题,越准确越好。就拿李茂老师主持的访谈中,可以思考提问的一些技巧。首先,他向大家征集问题,参与的面比较广,参与的积极性也高(我觉得目的是为了发散大家的思维,最终从这些问题中寻找某个主题或者比较共性的地方。提问需要思考,可以比较有效地活跃大家的思维)。然后让参访老师评价老师的提问并且留意那几个问题印象最深刻(问题先不着急解决,先评价问题同时也使教师思考提问的质量,究竟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能够被记住)。接着,选取其中一个惩戒问题再询问参访老师,大家一起讨论。(共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可以去思考惩戒的意义。有意思的是,最终可以基本得到惩戒的意义,惩戒是为了教育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有效果。)最后,李茂老师总结:重要的不是去了解这个问题,而是从大家的发言中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模式。(问题本身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思考:理解概念与场景。)
学与教一致:李茂老师的几个问题又激发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要学好所教科目,我教了什么?聆听了一些同行的分享,清楚地发现我们在教与学中明显出现脱节。比如:学英语怎样记单词?语文怎样造句?怎样进行朗读?此类问题的教学,大概都是多练习,却没有那节课具体教了方法。事实上,我们很多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或者技能,却并没有交给学生明确的方法。每个年龄段需要达到那种阶段?要达成最终的目标需要做怎样的设计?学生需要哪些知识的沉淀?学生需要多久才能达成目标?像以上的问题,在平常教学中都被忽视了,基本上在教学中都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悟性比较高的学生可能掌握较好。
学习设计:学习设计需要完善的基本问题是时间、地点、目标、进度、学习资源、工具、检测、反馈、改进、自我反思、评价、学习组织、学习成果。每个环节涉及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并非简单布置就能完成任务。在每个环节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在传统的学习设计,注重学科内容设计,而跨越单元、跨越年级的核心素养却并没有在教学中落实。要进行比较科学的学习设计,就拿语文学科而言,需要涉及的除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还需要儿童认知心理学、管理学,甚至还要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社会的发展。并不能依靠单独的语文学科进行设计,否则很容易走向片面关注学科内容的极端。
重建对校长的认识:学习扩宽了我对校长的认识,校长属于管理者,叫法一样,而实际面对具体的校长却千差万别。在工作学校以及周边附近接触的校长大多属于业务型校长,在学校行政管理事务有一定能力,而在教育教学上却缺乏经验和领导力。后来到外面学习,扩宽了对校长的认识,才接触了一些专家学者型校长,他们不仅精通行政事务,在管理上有能力,在教育教学上钻得很深。像杨瑞清校长、邓名威校长便属于这类。
接触不同的生命状态:晚上聆听了同行的分享,了解了边远志愿者老师的分享。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教学资源匮乏,却依然努力地寻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