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延珍 焦点网络七期 洛阳伊川 坚持分享第155天《如何看待孩子“搞破坏”》(2018.01.19星期五)

      孩子“搞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高度协调的过程。孩子经常“搞破坏”,有助于促进其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而且“搞破坏”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如果孩子带着疑问去“破坏”并在父母的协助下,用自己的行动找到答案。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十分有利。

      家里遇到搞破坏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去做?

1、为孩子创造破坏的环境。例如:喜欢撕书,可以给她买几本撕不烂的书,让孩子尽情地撕。如果孩子喜欢撕纸条,就给她买一些彩色的纸条。任有撕成条,以满足他撕纸的要求。

2、给孩子买一些能拆装的玩具。

      比如说:积木拼插、组合玩具,鼓励他尝试组合不同的造型。这样能让孩子享受拆装的乐趣,还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

3、 参与到孩子的“破坏”行动中来。

      当孩子把玩具拆开时,可以蹲下来参与到宝宝的活动中去。引导孩子观察玩具里边有什么,为什么会响、会动,引导、帮助她寻找答案。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把拆下来的东西装起来,恢复原样。 这样孩子就能在“破坏——探究——重建”这一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

4、严令禁止宝宝探究危险物品。

比如说:电源插座,煤气等。

5、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

      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用陪伴他玩耍来替代对孩子破坏行为的关注。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专门陪伴孩子。

      总之,孩子对各种陌生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父母应该合理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让他自由、安全地进行探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