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十一月,寒冷早已明目张胆的爬上了树梢,也不经意间钻进了人的心里,任你把衣服裹地再紧,也只是徒增劳累,白费力气。
嘴里哈出的气,在空气里氤氲,我搓搓手,裹紧大衣,继续往前走。张牙舞爪的树枝像一个个鬼脸,仿佛在嘲笑因寒冷而缩成一团的行人,尽是嚣张,很是鬼魅。
虽是冷,可生活还是要继续,路边的小蹦蹦自行排成一条队伍,对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使出浑身解数 : 美女,去哪儿? 来上车,我带你一程,坐车嘛 ? 来来来。配上招手的动作 ,活生生像一个个皮条客。
拉蹦蹦的基本上是中老年,平均年龄五十岁以上,一般都是在家里闲着没事情干,于是买上一辆小三轮,平时接送孙子孙女放学,空闲的时候,就靠小三轮拉拉客,一天好歹也能收入个几十块,别的不说,饭钱算是能解决了。
由于小三轮是电动的,所以也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只要会电瓶车,基本上就会小三轮,无非就是大点的电动车,多带两个人而已。老头老太太们驾驭起来也是的得心应手,偶尔拉上学生和善言谈的,还能一起扯扯闲话,一边赚着钱,一边聊聊天,日子在他们看来也挺有意思。
一般来说,每一个小三轮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天在固定位置,有人就要吆喝,没人就跟自己周围的闲扯东家长,西家短,时间一久,大家都熟透了。时不时还帮忙揽揽生意,占占车位。
小三轮没有正规的上路标准,毕竟一群老头老太太,肯定是没有驾驶证,首先它的安全性就没有保证,更何况它要拉一车人,这就更是加大了危险性,本来只是对个人和交通的一个威胁,带上了人,就是对一群人和交通的一个威胁。所以,小三轮时时刻刻躲着交警,也不敢去市中心。
我经常坐小三轮,说想跟他们聊聊天什么的,我还真没那份情怀,说想帮助帮助老人,年纪怪大,挺不容易,日常我也没那份时刻保持的善良。
只是小三轮比较快,高峰期堵的水泄不通时候,小三轮像个浪里白条,左漂右移,把那些堵在那里寸步难移的车甩在身后,哭笑不得。
还有一个就是小三轮可以讲价,拦下一辆小三轮,对着里面的老头老太太喊道: XX去不去? 要是不敢去,便是无奈的搔搔头,低声说句:那边管的太严了,不敢过去,要不你问问后面的去不去。更有甚者,直接对着后面的小三轮喊道:XX你去不去? 好像是职业道德和友谊驱使肥水不流外人田。
要是敢去,便提高声调问到:你们几个人? 你要是一个人,基本上路程短,报五块,路程一般,报十块,路程长,则十五或二十。要是一群人则是取个还分摊的价格,可能是怕到时候分摊费用时,拿着满手几毛几分太过累赘吧。
你要嫌贵,便先问:能便宜点吗?对方若是很生硬,不准备放价,你就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用他能够听到的声音说道:算了,我们换一辆吧,然后装作要走的趋势。当然不是真的要走,这个时候,脚步尽量放慢,给他点时间挽留你。
一般小三轮都是直接把车门打开,小声地嘟囔着什么,大致是:算了算了,你们上来吧。等你们上了车,大部分都会找点话说说,比如:你们去那里干嘛呀,你们都是哪里的呀,你们是学生吗诸如此类,能满足他们小小好奇心的问题。
到了地方,倒是很客气的给你打开门,油腻腻的大手乐呵呵的接过钱,轻扫两眼对否,再塞进口袋,一系列动作像排练过一样娴熟轻快。然后在到达的目的的继续扎驻,等着下一单。
"去哪儿呢?美女,来,上我车,我带你过去。"一个带着头巾吃着卷饼的老太太对着我吆喝道。"不用了,我过马路。"我笑着对她答道,她便不在言语。
一阵风吹来,我再一次裹紧了衣服,我该带戴个围巾的,这样应该会更暖点,我在心里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