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海旁友们总在问:你为什么要去北京吃土?北方民风彪悍、一言不合就开干。
我的北京小伙伴们总在说:冷漠的上海人,只会吵架不会打,爆浆榴莲是最爱。
好的,全程爆浆榴莲最冤。
——————————————
作为一个祖籍北京的上海人,北京上海于我,就是手心手背。18年4月来京务工,成为一枚正式的北漂。每逢长假回上海。我对这两座城市怀有同样的深厚情谊、乐于往返两者间。他们一南一北完全不同,感恩有机会汲取两方之精华、成为更好的自己、看到更有趣的世界。
北京真的土,毋庸置疑。
土在北京的大,有文化的大农村;
土在北京的食,豆汁儿卤煮烤串摊儿;
土在北京的行,交通落后、没车不行、暴雨半小时、积水到膝盖了解一下。
春有柳絮夏天晒,冬季雾霾秋日短。
听说因为靠近内蒙,一到春季沙尘暴;
听说因为天气干燥,一到冬天重度雾霾躲不了;
听说古来下雨少,现代暴雨下水道系统易瘫痪。
除了以上,兴许还要面对蹭蹭暴涨的房租和老小区里“打不死的小强”。然而只要撑过这些,这个城市的资源和机会就会向你打开,你想要的可能性这座城市里都有。
年轻人都该做北漂!
穿梭在北京的地铁里,常常会看到各种纹身的人。这点在上海很少见。上海人吧,保守又养生。纹个身,有毒、伤皮肤;穿个环,吊儿郎当一看不正经;抽根烟,我的妈呀,女孩子怎么能抽烟?!我的天,年轻人到底还有没有一点人生自由!得体这件事,很精致,也很无趣,反正不是人生必需品。在青春肆意的年代,还是尽可能活得无拘无束、任意妄为比较好。谁都别管谁,爱怎么滴怎么滴。这样的社会环境是对年轻人最大的包容和溺爱。精致的“Marry”和“Michael”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学习。一撇一捺即世界,张牙舞爪活出真我才是年轻人的使命!
天塌下来都不可怕!
坦然淡定大北京,天塌下来也不带认怂的。大概原本在上海长久地活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中,斤斤计较,得失心重。两份工作不紧紧连接着,我急;一入职发现不太喜欢不敢辞怕找不到更好的,又急;工作不顺利如履薄冰,急得晚上睡不着、周末过不好、见着人就吐槽。现在想想,以前那都是什么病!在北京不带这么焦虑的,因为机会多啊!一份离职了,大胆地休息一阵直到有喜欢的工作;入职不喜欢了赶紧辞,再找,一定能找到喜欢的;工作不顺利、赶紧简历更新起来,下家分分钟约谈的事儿!北京实在是对于职场人士太友好了。没有工作的焦虑,人生突然简单幸福很多。虽然是租的房,但是安全感实实在在。
钱、又或可能性?都有!你要的都会有!
超级大户的态度:只要你敢来,北京都有。权和势固然和出身挂钩,但是金钱面前,众生平等。大把地赚钱啊!只要你有真才实干,北京一定给你想要的机会。如果帝都都无法满足你,大概可以考虑出国另谋生路了~
我偶尔想,一个人到另一座城市漂的目的是什么。追求职业发展?热爱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单纯只是出于对远方的执着和情怀?
我是三者都有,那更多的北漂呢?无论如何,个人发展都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既然如此,北京不会让人失望。
记得《奇葩说》做过一期辩题:大城市生活环境差,继续打拼还是回老家?陈铭的辩词印象深刻:有问题就去解决。有雾霾就买个空气净化器,小区有蟑螂就换个没蟑螂的新小区,天气干燥就买个加湿器。硬件上的事儿,没啥是解决不了的。稀缺的是机会和资源。
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扑腾,北京应该是全国最宽容、最值得“理想”二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