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4月5日至7日,我和梅朵准备参与陈儒山老师组织的戏剧工作坊,探究旅顺口,剧说现代史。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能够如此有意义地度过,我和梅朵都很期待。这促使我去思考我们的历史学习如何与戏剧相互渗透,让历史的学习更加轻松、有趣且终生难忘。
文史不分家,《左传》《史记》这些经典的史学著作,往往同时也是经典的文学著作。前几天,我问一个和我学历史的小女孩张某某,你们班谁的语文最好?她回答我是徐某某(和我学历史的另一个男孩),然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我第二,不过我准备超过他”。我又问徐某某:“你都看什么历史书?”他的回答中提到了《史记》《资治通鉴》等。所以,历史书其实是最好的语文教材。
小学的历史究竟该从什么开始学?之前,我没有系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去讲历史课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所致。回想我对历史的兴趣的建立以及信息的获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评书”,从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到单田芳先生的《明英烈》《太平天国》等等,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让我在学校里的历史学习变得更加详实具体、可以触摸,而不仅仅只是宏观的历史框架,尽管这些经过演义的故事严格意义上并不能成为历史。所以,小学的历史应该去接触微观的历史,也就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人物以及他们的人生抉择和行为影响。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信息更有温度,更可触摸,更便于体会和理解。
对历史感性的认识是如何上升为理性的认识的呢?对历史的学习,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信息、思辨、意志。第一个层面是信息,也就是历史上的人和事,这些纷繁的信息在连贯的情节中彼此构建了联系。很多人对于大量的历史信息的记忆感到困难,因为这些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分散的,无序的。有必要通过整理、归纳、分类、对比将这些分散而无序的信息系统化,从中发现其特征和规律。这个过程是第二个层面,即思辨。在对信息的加工、判断和选择的基础上,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趣味、志向、审美习惯和道德倾向。这是第三个层面,即意志。
教育戏剧以教育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舞台制作效果,尤其注重议题的讨论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练。它可以运用戏剧游戏、扮演技巧和各种戏剧范式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协作沟通、肢体运用、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多元智能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协调提升,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历史综合戏剧渗透课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尝试。它以历史学习为主要目的,同时综合阅读与写作、口语表达、绘画、音乐、服装、手工等方面的内容,实现历史的精深学习。传统的历史学习,学习主体游离在学习内容客体之外,学生们以旁观者的身份,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围观与评价。历史戏剧课则增加了新的学习视角,即学习主体可以置身于学习内容客体之中,他们由旁观者变成了当事人,要设身处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去体验和触摸历史。以此来深化学习层次,提供多角度思考,发展创造力、批判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综合运用教育戏剧范式促进历史的精深学习。教学过程通常会以历史主题的戏剧游戏开始,以此来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能投入原有的创造力,在喜悦中学会善于操纵自己的肢体和情绪。教学起步阶段通过会议、讨论、观点和角度等方式来形成团队组织,解决矛盾分歧。物件灵感、空间构建等可以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为剧本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和思路。墙上的角色、坐针毡等则可以运用与角色的分析等。专家的外衣特别适合在混龄的团体中进行,促使年长的学生引领年幼的学生。也可以与老师入戏搭配,成为有力的教学手段。
主动是对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态度。快乐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最佳心理状态。游戏不但不是儿童嬉戏的幼稚行为,反而因其能让儿童主动参与以及身心愉悦而成为推动学习的严肃工作。因此,游戏可以产生很好的教育功能,而戏剧更像是一种更高级的游戏。
总之,戏剧游戏的渗透,可以使参与者在愉快、开朗的心境下进行学习活动,令他们更加易于接收信息,保持清醒的状态,控制及调节紧张的情绪,激发高涨情绪,在轻松的状态下被注入有意识的学习活动。戏剧教学方式让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是参与者的感受及模仿能力得到强化,并激活其记忆力。所以“教育戏剧”作为集体的学习,对于培养想象力、提升肢体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建立合群能力、带动艺术与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