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第一次上剧本课,老师是王子壬老师,他是一名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
一、编剧的7个素养:
1、静心:编剧是孤独的,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不要被名利干扰。
感悟:所有创作的过程都是孤独的,如能时刻记得写作和创作的初心,可能我们就更容易静下心来创作。
2、行动: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立马行动去做。勤奋和行动是成功的关键点。
感悟:就像创作小说,不管有多少的脑洞,创意和想法,如果只是存在脑子里,不行动起来,不记录下来,永远都是原地踏步,只有行动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3、态度:态度决定高度,身为创作者,总得表达点什么。
感悟:就像写小说,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一个想要传递的内容。总要让读者看完,能收获点什么,领悟些什么。
4、想象:想象力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发散性思维要打开。
感悟:我们看到一个事件时,可以去想象它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它的这样子一个行为,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不局限自己的思维。
5、逻辑:你的剧本内容应该是人性理解范围之内。最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感悟:就如在写小说的过程中,要观察情节的发展需要符合逻辑,符合常理,不要让读者无法正常理解和接受。
6、修改:没有一部作品是完美无缺的,有时留有遗憾往往让这个作品更显完美,先完成再修改完善。
7、坚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开始我们可能不会被人喜欢,不被引起重视,但是千万别气馁和放弃,要坚持,保持创作的热情,享受这个过程,保持初心,才能在创作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编剧的3个核心能力
1、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观察人物(塑造鲜明的个性)、事件(背后的真相)、细节(是一切的根本,像福尔摩斯那样去观察)、动作等。
打破固有思维,扩展人设广度,这才是观察现实人物的目的。
找到与众不同的细节,人物有鲜明的个性,通过事件塑造人物性格,给事件赋予一些意义,让它成为特殊事件,也是为了人物更好的发展。
2、情绪管理:剧本创作不是利用情绪,专业编剧靠的是理性和技巧。保持理性,以情动人。
不要陷入“知识的诅咒”(因为你对某个事情很专业,所以你认为当你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已经很清楚明白了,别人也能理解到,然而并不是。也就是你说的话要别人能听懂并接收到),不要光顾着自嗨,得让别人领悟到你想表达的内容。
3、故事为王:剧本只是一种表达形式,最主要还是要讲好故事。不要光顾着迎合市场,任何题材都可以成为好故事。一部好作品的核心还是好故事。
三、作家如何转编剧:优秀的作家并不一定是好的编剧。
1、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用说明性的文字或记叙性的文字来表现情绪和情感,分解脚本和剧本。
一部完整的作品包含:人物、造型、时间、场景、动作、分镜、道具、声音
2、适应命题作文:剧本创作是--主题先行、确立大纲,先把握好节奏,每场戏都要有意义。
3、加强戏剧性:剧本更强调戏剧性,冲突要更强烈,悬念要更强。剧中人物的动作要明确,要让演员有戏可演。
4、对话更重要(台词):台词有独白、对白和旁白。台词需要艺术性,但也要口语化和生活化。
台词要符合人物性格,人不能离开环境,台词不能离开语境。潜台词也很重要。
5、故事大纲:电影剧本大于等于3万字左右。
电影备案,项目计划书、故事大纲尤为重要。把精彩的部分列出来。
6、沟通能力:编剧更偏向团队合作,更注重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人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