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伊川一中杜哲蕊老师展示课《飞天凌空》,在导入、知识铺垫后,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自读活动一微文读背;自读活动二比较阅读,比较消息和新闻特写的区别;自读活动三评析欣赏并改写为消息。
余老师对这节课做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优点是本节课教学思路基本清晰;活动一微文读背,这是文意把握的一种方法;有学生的背读积累活动。
缺点:1.偏离课文训练目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对新闻特写有充分的了解,而不是改写为“消息”。于是整个课都走了弯路,包括比较阅读的活动;
2.没有充分利用课文旁批的优美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将如此美好的课文资源却之不用。
3.课中零碎的活动多,耽误了学生进行批注训练的时间;教学语言中问句比较多;话多,学生的课中实践活动欠充分。
对于缺点的后两个方面,我比较赞同。对于自读课文,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文的助学系统自主学习。特别是随文设置的旁批,主要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时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有问题式旁批,学生可边阅读文本边思考问题;有内容解析式旁批,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内容;有赏析式旁批,可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精妙之处。要恰当运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课中零碎活动多,学生实践活动欠充分等不足,主要体现在自读活动三,评析欣赏环节:让学生评析《飞天凌空》一文,提出了三组六个小问题,欠整合,显得零碎,问题太多,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充分。
但是,对于余老师评价本节课偏离课文训练目标,这个观点我有不同意见。
第一,活动二比较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区别,是运用比较法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新闻特写和已学过的消息在新闻体裁、实效性、篇幅、报道对象和表达方式方面的区别,加深对新学内容新闻特写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在比较中辨析,在比较中掌握,是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第二,让学生将新闻特写改写成消息,也是一种比较阅读学习方法,通过将新闻特写改写成消息,学生对新闻特写特征理解更透彻,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特写特征的把握,也训练了学生动笔写的能力,完全契合用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的教学理念。
况且,在改写新闻特写前,老师设计了一组思考问题:1.从标题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吗?如果是消息,标题可以如何你定?2.这篇新闻特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如果是消息,会这样安排详略吗?3.这篇新闻特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如果是消息,会运用它们吗?
这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品析,以及和消息的比较,对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详略安排、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有更深更细更透的理解和把握,为后面改新闻特写为消息做了充足的铺垫。
我认为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可行的,能够使学生对新闻特写特点有充分的理解。说问题显得零碎是真的,确实欠整合。可以把这三组6个小问题整合成一个主问题:赏析文章精妙之处,并思考如果是消息,能否运用这些妙点结构全篇。提示:结合课文旁批,赏析文章的详略之美,表达方式之美,写作手法之美等。
另外活动一微文读背环节,设计合理,但学生学习方法欠妥。若果让学生按起跳、腾空、入水三个优美的跳水动作勾画关键句,然后根据这个层次读背吕伟跳水的优美画面,更容易记忆,比不分层次背的更快。
统编教材对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建议是:新闻属于实用文,它的阅读理解应有别于文学阅读。不要用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去阅读实用文。要把新闻当作新闻阅读,采取检视性阅读这一合宜的阅读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获取新闻的主要信息;无需精细地去分析文本,刻意地去追求主旨内涵,重点是通过比较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即可;不必逐字逐句去分析字词句,让学生会从报道的事实信息中鉴别处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能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
不能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多好,但根据统编教材对新闻单元的学习建议可判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合乎要求的,是可行的。
在送余老师往高铁站的路上,我趁机请教余老师,问能否对新闻特写的文本语言进行赏析,余老师说:“可以。”我认真思索余老师的话,并查阅资料寻找新闻特写可以进行语言赏析的证据,教材补白介绍新闻特写有这样的特点: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重视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到新闻事实。鉴于新闻特写文学性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赏析,了解新闻特写所运用的文学手法是可以的。
根据统编教材对新闻单元的阅读建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需精细地去分析文本,不能逐字逐句地过度分析文本,并不是说一刀切不能或不去品析语言,对于新闻准确严密、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优美的语言还是需要品析的,只是不把重点放在语言品析上,而是结合语言的品析,把握新闻的特点。总之,所有的学习实践活动,都是要为学习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