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读书和记日记。
翻开少年时期的日记,笔触稚嫩、言语童真,表达方式直接、炽烈。
大部分是流水账,记录一天从早到晚发生的事,最后一句以心情结尾。那时还不知“套路”,只知道这是写日记的段落结构。
一篇日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曲折、心情总结(也就是结尾升华),最清晰的结构,最简单的文字,最直接的观点表达。
入职场后,PPT是最基本技能,如何做好一份PPT报告,要经历长久训练。金字塔写作,是多家500强公司职员必修课。
但看小学日记便会发现,这不就是小学语文的“总—分”结构吗?
清晰记得,小学语文很长一段时间,训练的就是归纳总结的基础能力,每篇课文老师都会让总结“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那时候我完全理解不了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什么不同。经历一长段痛苦训练,总算明白:不明白是因为阅读量不够。当阅读量逐步增加,理解能力自然就好了。简单来说就是,想学好,就多读书!
记日记还有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无论过去多少年,它都能帮你找回当年那个你。
如果未来AI技术能支持,重塑少年的自己,哪怕就只是光影也好,可以面对面和那个小孩聊上两句,把当年的日记植入芯片,看光影小孩读日记,会有多神奇!(这段话我要记下来,今日的灵感突发,万一未来实现了呢)
读书的好处,在于能更早看懂复杂的文字,理解复杂的语言,看透复杂的人。
书中人物万千、事件万千、表达方式万千。就好像说,历史书读的多了,就明白,因为什么契机、什么人做了什么推动,事情就成了这样了。哪怕只是他今天出了门撞了人,就有可能因此改变历史。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四两拨千斤”。读书的好处就在于,多看看别人是怎么想出能拨千斤的“四两”,怎么运用一根筷子就撬动了地球。
如果七岁我知道,记日记能反思自己、多读书能清心明目,我会扔掉那些“发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