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小弹簧妹妹的妈妈,很开心在简书与大家相遇,也很乐意与大家交流育儿经验,这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0-3岁的大运动发育会给您和宝宝带来怎么样的乐趣吧!
虽然自己是护理学专业毕业,但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也遇到了很多新手妈妈们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如何养育哥哥(是的,小弹簧妹妹的亲哥哥,大她4岁),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直到小弹簧妹妹来到我们家,我用了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她,才真正的体会到宝宝与妈妈之间的亲密关系。
还记得大学时期,教我们小儿护理学的是位当爷爷的老师,现在对他的声音、神情都还记忆犹新。他是这样讲孩子的运动发育规律的: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坐稳、爬行、走路,这些“大动作”被认为是宝宝成长发育的里程碑。
因为老二母乳喂养时间比哥哥多,白天外婆带,每天下班回去就是我自己带(突然发现,工作不忙压力小些还是有好处的,不然白天忙,晚上忙,自己的身体真的就超负荷运行了)
当新手妈妈们,初次看到这些文字时,可能还是不知道怎么办,所以我把小弹簧妹妹的经历,用稍微长一些的文字描述出来,有用的地方欢迎大家点赞,说的不好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运动能力的发展肯定是有规律的: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糙到精细。所以即使孩子在0-1岁,我们也要观察婴儿的运动能力、睡眠状况、情感特点等
当你看到她第一次哈哈大笑、第一次可以自己抓稳东西、第一次颤巍巍的爬行、第一次踮脚、第一次举着双手走路,第一次长牙、甚至咬你,还有爬来爬去、爬上爬下,太多的第一次了……其实我们也要感谢这些的小精灵,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中不一样的体验。
首先大运动是什么?大运动指抬头、坐、翻身、爬、走、跑、跳、掌握平衡等,即大肌肉群所组成的动作。大运动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
其次还有精细运动:如吃饭、穿衣、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等。从四肢动作发展而言,宝宝先学会臂与腿的动作,以后才逐渐掌握手和脚的动作,通常是先用整个手臂去够物体,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抓。
我们家客厅比较小,没有单独买围栏。于是我们就在床的周围都放了毯子,垫子,这样我妈妈一个人带的时候,做好了安全防护,也有时间在厨房煮饭这些。
从六个月开始,她的活动范围就不止房间和床上了,我们又把垫子搬到了客厅。刚好是夏天,外婆抱着也热,多数时候都把她放垫子上,于是小弹簧妹妹的爬行之路便开始了。这一爬,便爬了5个月。
当她11个月的时候,突然就从垫子上扶着沙发站起来了,再沿着沙发像个小螃蟹一样,横着从这边慢慢的垫着脚到那边。手紧紧的抓住沙发套,几个来回,汗水都出来了,看得出来,妹妹是用了很大劲的。而且是有劲可以使的,这些劲就来自于之前5个月不断爬行练习得到的力量!
11个半月的时候,我们出去吃火锅,妹妹想下地玩,我们就把她放下去了。当我们还在纠结是扶着她站还是放地上爬时,她轻轻的推开我们,自己举着双手,突然就会走了。这第一次,可能走了20多米,也算真正的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呀!
之后的一个月,也没有让我们牵她的手,她就这样用投降的姿势走了大半个月;然后把手降到肩膀以下走了大半个月;又让小企鹅一样走了一段时间,最后就像个小大人一样走路了!
然后就遇到外婆下楼摔跤了,膝盖软骨破了一点,妹妹居然一个人上楼,妈呀,现在想想,都被妹妹感动哭了。
这五个月的生长发育就是最好的演绎和诠释了:孩子的发展,每个方面的功能发展都是一个有序的、功能不断分化和不断成熟的、连续的、渐成的过程。孩子也正是在运动中发育身体和协调机能,就像每一天都有新发现,不断的重复,每个月都能解锁一些“新技能”,使自己的体质、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得到平衡的发展。
说简单一些就是,妹妹自己感受到了成功,收获了每一次进步带来快乐情绪,特别自信!
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多数孩子是被父母和长辈们捧在手心里的。但是这样带孩子,大部分时间其实都被浪费了!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适当的让孩子更自由的用她们的小手小脚亲自来触摸,感知这个世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再科学的喂养方式都要结合自己家宝宝的情况,比如1,2岁的宝宝是否要按点吃饭,每次是否要吃一样多?这些其实也是和他的运动量有关。你可以想想他的运动量有没有让他真正的消化掉上一顿吃进去的营养?
如果我们确信孩子是饿,可是他仍然不好好吃饭,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去建立吃饭的规则。如果孩子的运动量其实是不够消化之前的食物,那父母可能就要去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了。
哥哥之前吃饭不规矩,我们一直追着喂饭,结果这个坏习惯一直到4岁多。所以有看前车之鉴,吃饭规矩这件事,也分享给大家。2岁左右就要固定好规律了,这一顿没有在餐桌上好好吃饭,那加餐的水果和零食都要停掉,可以少喝些水。小孩子其实是怕你的,但是她们的记忆又是有限的,所以你不要去说她什么不听呀,依然不守规矩这样的话。多次坚持,她的脑海里才会加深印象。
哈哈,这样的场景有没有似曾相识?小时候这样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她都还不能精准的把每一口送到嘴巴里,并不是故意这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她把嘴巴擦干净,做类似的进食食物训练。精细运动就是更需要反复的尝试,反复的锻炼,你给她练习的次数越多,以后收获的也就越多,实则,越往后,孩子更好带!
一岁半的时候,特别热衷于滑板车,而且滑的很快,所以我给她取个小名:小弹簧妹妹,一天精力旺盛的很,特别跳占。
两岁半的时候,又喜欢上了骑自行车。我们没有买平衡车,因为2岁3个月的时候,就把她送去了幼儿园,白天都在学校,下午放学回来吃完饭,玩一会就睡觉,不能给她发挥更多空间的时间了。
因为之前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尝试,每个有进步的时候,我们都及时的肯定她,鼓励她。所以哪怕第一天去幼儿园,也没有哭。反而还自己找玩具玩,主动告诉老师她的需求,她会做什么,她知道放学后外婆会接她回家;两岁半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上台跳舞也不哭。我想,这些都是她在运动中收获的坚强与自信,还有勇敢与信任。
有了这些基础的,优秀的品质,现在的小弹簧妹妹,可以专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拍小皮球,一分钟可以拍100多个;玩乐高小颗粒,也可以安静的拼半个小时……
最后说回早教课,2岁的时候,也有考虑怎么陪伴孩子成长更好,所以去早教机构体验了几次课。早教机构的老师们,真的还是很认真负责;早教机构的环境也可以;教学互动学习用具也多;费用基本是8000-20000一学期。
因为养两个孩子,还有房贷,所以早教这笔费用,确实还是有些压力!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自己带,找了所不错的私立幼儿园,这样外婆不用陪着上课,大家都轻松很多。
之所以用早教做比较,是因为我还是认同早教的理念。但孩子的成长发育,更重要的还是陪伴。这种陪伴并不是说要你一天24小时都陪着她,而是在她最需要你的时候在她身边。
实力允许,还是要送早教机构的,因为那是个相对多元化的小集体,比请保姆在家又有优势。孩子除了在早教中心,你还是要陪伴她的,所以优质的陪伴更重要!
因为热爱运动,所以热爱生活!你的小世界里,是如此的绚丽多彩,愿你和更多的宝宝们一起活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