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
学历是门槛,哪怕是“谁来了都能干”的工作,企业也不希望“让谁都来干”,而希望员工都有一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并愿意为此支付一个更高的工资。
研究发现对聪明学生来说,上不上名校并不重要。但是这个发现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言不一样,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上不上名校对他影响巨大,可以说第一步走错以后想出头就很难了。但如果你的竞争压力不大,甚至上哪个大学、找个什么工作将来的收入都差不多,你一定有闲情逸致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2、早教的坏处
早教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学习水平更高,而且这个优势一直保持到孩子们上小学以后,但是四年级以后早教组的孩子不但没有学习优势,而且他们的成绩还显著低于传统幼儿园出来的孩子。
更大的坏处在于早教组的孩子不但成绩被人逆转,而且在社交和情感能力方面,还有明显的欠缺。
人的听觉、视觉、各种感知能力、大脑的发育是讲顺序的。提前给一个不该给的刺激,很可能让这时候该发育的东西发育不好。所以不要给孩子看手机电视,只给真实的三维的玩具。
3、补习班的作用
1.课外补习对差生最有效果;
2.对数学和英语比较有效,对语文作用不大;
3.补习的效果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上了高中以后,课外补习只在数学方面而且只对差生有一定的效果。
结论:补习班作用不大。考试成绩只是反映了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是什么人,而不是他们花了多少钱。
补习班就好像很多人把一生中大部分医疗支出都花在生命最后几个月一样:花钱总有些许可操作的空间,但是那个空间并不大。
4、原生家庭、天生智商和终身学习的影响
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达到普通人层次,会不会沦为缺陷人群。孩子就好像是一棵成长中的小树:你要想毁掉这棵树,那非常容易;但你要想让这棵树长得出类拔萃,那不取决于你。
育儿一定别焦虑,你只要做个合格的父母就行了,你不必做优秀的父母:孩子的优秀跟你本人够不够优秀很有关系——因为他会遗传你的基因——但是跟你是不是优秀的父母关系不大。
智商,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从普通跃迁到优秀。只要环境不太差,优秀不优秀是自己的事儿。
智商是个决定大规模效应的因素,优秀是个大规模效应。但是卓越、出类拔萃、成为一个“士”,却是个小规模的现象。普通人能不能考上好大学,能不能找个好工作,这是大规模效应,主要是智商问题。但是一个人能不能上升到领导岗位,能不能独当一面,能不能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能不能改变世界,这不是智商问题。智商也是有上限的。
终身学习是成为一个士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被外界驱动,只会简单思考的人,再聪明再努力,也只是一个“奴隶”。只是你必须自己训练自己,不能是被别人逼着训练。
不坏靠家庭,优秀靠遗传,卓越靠学习。
5、努力是可以学的
一个中心:考上大学;两个基本点: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两个基本点就是自控力,前者是学习中的自控力,后者是人际交往中的自控力。
6、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你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你什么素质都还没比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偏偏不服,再难也要进藤校。
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的要点并不在于“利己”,而在于“精致”。精致,暗示处处精确算计、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错处。用在人身上,可以想象这人没有任何性情自由发挥,干什么事都有目的,绝不浪费时间,吃个饭、聊个天都是为了人脉之类,非常无趣。大学并不是错在把人教得太精,而是错在把人教傻了。
6、圣贤之道
圣人之道的最根本一点,却恰恰不是狂妄,而是谦卑。谦卑,意思是必须承认自己和所有人一样都是有缺陷的,思想中有很多偏见,性格中有很多弱点。
人本质上就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追求物质生活的动物,总会有点品格追求,希望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样说来“崇高”其实并不是一个达成什么其他目的的手段,崇高本身,就是我们天生想要的目标。
品格修养的追求目标,并不在于成功,而在于成熟。特别可靠,才能办大事——有点像中国人说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7、谁是英雄
平凡的人们没有给我太多感动。这些不平凡、不能被模型预测的人,才是真的英雄。
别人预测你会这样,结果你果然就这样,你是什么人呢?
如果你做事处处符合大数据,你应该被机器人取代。
统治阶层的教育,已经不是追求什么表达能力、艺术效果、漂亮的PPT之类了,而是追求分析问题。这种小学同样学到古希腊历史的时候,不是让学生去拍个什么历史人物的电影,而是问学生“你认为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犯了什么错误”“雅典公民又犯了什么错误”这种问题!
中国现阶段教育的默认生产目标,像是在打磨和挑选“器具”。
下等的器具,是某种实用工具,对应一般家长要求孩子有一个“容易找工作”的学历和技能。
上等器具,则是工艺品。工艺品未必能用来做什么,但是具有收藏和升值的作用。工艺品对应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各种“素质教育”:会弹钢琴等才艺、学习成绩好、会英语、身体棒、长相漂亮等。你拥有的素质越多,别人就越觉得你好,值得拥有。
@贫民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具,以找工作为目的。
@中产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工艺品,以提升个人价值为目的。
@上层家庭对教育的期待是培养主人翁,以欣赏、选择和改变周围世界为目的。
所谓英雄,就是超越了阶层出身、超越了周围环境、超越了性格局限,拒绝按照任何设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大数据预测,能给世界带来惊喜,最不像机器人的人。什么人都值得问问出处,唯有英雄不问出处。
为什么英雄是自由的?因为一个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就有了最彻底的主人翁精神,你就不用管他,也管不住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