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木大
1
寒假带孩子来了普吉,因为时间、工作安排的开,就想着慢悠悠地在泰国呆段日子。这几年冬天来普吉的中国人很多,同一间酒店的就有一家中国人,年龄与我的女儿年龄相仿,于是自然地在泳池就玩到了一起,大人们也聊上了天。
听说我来自北京,这位妈妈马上问我给孩子报了几个课外班,我说只有一个舞蹈,学了2年了,而且是她喜欢的,这位妈妈很惊讶地说:你是我见过的北京妈妈里很淡定的了。我说,孩子的同学、身边的朋友的确有些很忙碌,周末课外班像赶场一样。这位妈妈说,他们来自天津,每两周一次的数学补习,要去北京上,我问,天津没有数学补习吗,她说,有,但是没有北京的这个好。我问,不补习不行吗?她说,不行啊,大家都在上啊!不补就跟不上啊!
2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家教育公司的年会,其中一个环节是请一位妈妈上台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这位妈妈气场很强,听完她的分享,我心里想的只有一句话:“伟大”的母亲。
她分享说孩子的左右脑的发展阶段,要阅读,每天读,中英文,必须读;她说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经常要去听古典音乐会、英文歌剧,带孩子去欣赏各种画展,让孩子4岁起去学习钢琴,摘得大奖,要让孩子画画,给孩子准备所有的画画材料,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画;她说要锻炼孩子的体能,棒球、滑雪、游泳,滑雪滑到高级道;她说要带孩子出去旅行,一年3、4以上,全身心的陪伴......她讲得很真挚,也很激动,她提到的每一项活动都不是让孩子随便体验的,孩子都有高质量产出的,比如滑雪的高级道、比如钢琴大赛的大奖、比如画画的比赛、不如每年的好多次旅行。年会结束后,我听到一些家长在聊天:“这么多项活动,孩子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孩子连随便玩一玩、楞个神的时间都没有了?”
3
我的女儿今年一年级,在入学之前,她没有读过学前班。发展心理学讲,儿童6岁之前的主要任务是玩,6岁之后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我坚持没让她去读学前班,在家里也没有教过她汉字之类,(当然前提是我没发现她到识字的敏感期,她很享受绘本里的画,对字没有兴趣)。
一年级的期中考试后,他们班的家长会上,她的语文老师说,咱们班有几位0基础的孩子,之后又跟我私聊说需要让她在家加强认字的学习。坦白说,我之前自认为在不让她读学前班的问题上,我已经有理有据做好了准备,但是在老师跟我私聊过之后,我的情绪的确有些波动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学过的,都是有基础的,所以老师不用怎么教了,那么没有学过的孩子就自己补吧。那么,大部分的孩子是怎么学的,是学前班学的,是课外班学的。
4
朋友跟我聊起她孩子班上的情况,她说班里家长打了鸡血般,除了对孩子学习各方面的关注,还包括对老师的关注,好像每天不上班专门盯着班级群看,老师发的信息,她一定是第一个发“谢谢老师”之类的,她的举动让班里的家长有些焦虑,那种“别人都这么做,我不这样做,老师会不会发现,然后怎样怎样”的焦虑。我说,那位家长也是焦虑的吧,因为焦虑,所以传递。
5
有时想想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一样都很可怜。大部分的家长成长在一个被比较的环境里,因为被比较过,所以不自觉地去比较,比较生活、工作、老公、孩子......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太典型的去比拼孩子的心理。
城市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不是几十年前那种随便就养孩子的时代了,放开二胎,仍然有小家庭选择一个孩子,那么,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一个孩子怎么养?孩子天生喜欢的伙伴、自然、运动哪里去找?那就出去花钱各种班吧,家里跑不开就专门去体能馆跑、棒球馆跑...... “别人家上了不错,我们也试试”催生了教育机构的“口碑传播”营销模式的诞生。
6
那么,能不能不焦虑的养个娃了?有时想一想,也很庆幸在这个时代做父母。这个多元化标准的时代,对养育孩子的定义目标也不再是唯一的那一个“考个好大学”了,国内高考,国外洋考、甚至什么考试都不参加都可以。
这个时代对于“成功“有了更多的定义,那么,如何养育自己的娃,那就是需要家长独立思考的事。回到自己的初心,问问自己,你想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不能想要的太多,在得失之间,做出权衡;不能和别人比较,因为比较的后果是你会想要的更多;多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再定下自己的养育目标,并坚持不渝,不再改变。
对于我来说,我想养一个健康的、乐观的,找到自己爱好与梦想的孩子。除此之外,我都不在乎。
我是二木大,爱阅读、爱写作、爱瑜伽;陪伴7岁女儿慢慢长大,享受记录生活。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