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总是无言。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做到了第四个年度,也是他承诺要做20年的倒数第17年,其实,每一年他的演讲内容都可以简单概括为「教你明年如何发财」,可是取这样Low的名称不是营销专家会干的事,而「时间的朋友」就不一样,听上去多么温柔。
一场知识跨年,我们被新的概念不断洗脑,被段子一再逗笑,然后,很快就全忘了。
甚至会忽略事实,时间从来不是每一个人的朋友,我们回馈给时间的大多数是惋惜和遗憾,更多的是无视。
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觉得与时间成为了朋友呢?
我觉得答案只有一个,要看到时间给你的回报,远超过加诸在你身上岁月的痕迹。
回报就意味着要索取,要掌控,要行动。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得有工具。
- 1 -从一本手账开始认识自己
我工作的过程中,一直特别喜欢观察厉害的人的特点,发现他们都很喜欢有框架地去思考问题,而且习惯给自己设立挑战去突破。
无论是打工者或是创业者,有几点认知一直在他们的思考框架中,不断成熟: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我想要什么。
我如何安排时间,要做哪些事。
有的人会使用手账笔记,系统地积累;有的人使用工作日记,阶段性地思考。
但你可以毫不意外地发现,不动笔记录的人,完全理不清这些问题!
所以,很多人的标准答案通常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想要岁月静好,我希望上班以外的时间都用来学习、陪伴家人」。可是他的行为表现却完全背道而驰。
他们偶尔会蹦跶出赚钱的想法,又比别人更容易感到委屈和困难,很快放弃;想升职加薪,满眼看到的都是瓶颈,又不愿意转换赛道,多年摇摆,「安」得一点都不心甘情愿。
其实,不是说这样就有多大错,大多数人都是这一型,甚至厉害的人也会间歇性地摇摆。搞不清楚就搞不清楚呗,不妨碍我好好生活。
不过必须承认,这个时候就不要说什么时间的朋友了,时间,就是你的敌人。
时间明目张胆偷走所有变得更好的可能性,偷走你曾羡慕向往的多样性,你只能尽可能挽救外表的衰老迹象,以免面对的时候太伤心。
大体上,我也是一个拧巴的人,多少对于生活的构想,都败给了冬日寒冷的早晨十遍闹钟也掰不开的沉重眼皮,还有无数耽于享乐的吃喝玩耍。
不过我仍使用手账,是源于两个性格中的特质:
好奇,生命是一趟没有回头路的旅程,我想看到更多沿途的风景。
不安,未来有太多的未知,而我始终没有准备好。
这也是在填写手账的过程中,我得出的对自己的认知,无比精准和扎心。
每个人都会得出自己不同的答案,你不觉得很有趣,很想尝试吗?
- 2 -适合用手账的人
手账不是只有一种形式,男士们一贯对日式手绘手账嗤之以鼻,商务人士普遍也不喜欢花里花俏的小资调调,但除此之外,还有高冷范儿的《效率手册》,也就是我现在使用的这种。
形式并不重要,甚至不用也没有问题。
我见过事业处于巅峰的创业者,忙到前脚打后脚,他的事业正好就是他追求的价值,穷尽毕生ALL IN即可。他当然也有规划时间的烦恼和需求,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混乱,有一时的迷茫。但花时间去理清楚所有的先后顺序,远没有实现眼前的明确目标更重要。
他们已经跑在了时间的前面,虽死无悔。
我也见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在家族的企业里身居高位,他不是不做事情,但身边有太多的人手帮忙,荣辱兴亡的使命还没有担在他这一辈身上,他体会不到分秒必争呕心沥血,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他们不用向时间求回报,他们生下来的目的,就是把时间华丽地消耗掉。
还有工作稳定生活没有大忧愁的人,以及衣食无忧的全职太太,他们虽然说不上多享受这样一眼看到头的日子,但是因适应而舒适,因习惯而满足。
时间凶猛,他们也不跟时间较劲,人生不过梦一场,最终灰飞烟灭,就喜欢这样慢慢地等待。
遇到上述类型的人群,你拿一本效率手册要去Judge人家的观念,是很粗鲁的。
说到底,手账这种东西,是非常私人的需要。
如果让我给一个定义,使用手账的人,内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习惯对思维进行自我整理,对未来的改变还有所希冀,并且希望尽可能掌控更多。
对照一下,你是这样的人吗?
- 3 -觉得没用,是因为不会用
手账可以随心记,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本人生管理工具,还是有一些规则应该遵循,毕竟那是经过科学的设计的。
以三点为例:
愿望清单
很多人都有年度愿望清单,但都非常模糊。
愿望清单以心愿为基础,但不等同于心愿,善祝善祷一点用都没有,必须可分解到具体的行动才算。
举个例子:
如果你写「全家健康,幸福快乐」,就只能算心愿,也就是说,只能靠老天爷来满足你。你不用写在手账上,应该写在庙里的许愿本上。
可是在这个心愿的基础上,你写下「2019年,我要调节好情绪,做老公的好娇妻,做孩子的温柔妈」。这就靠谱得多,因为接下来,你就要列出调节情绪的行动计划。
为什么写下来会比记在心里更能激励人呢,因为你会每天都看到,每年都看到,不小心还会被别人看到,完不成就打脸呀。
日程表或时间流水
我们到底能多高效地利用时间,取决于多大程度上知道自己的时间流到了哪里。
必须诚实地说,很多人是没有能力写时间计划的,因为根本对自己掌控时间的水平评估不足。这也是为什么计划表总是形同虚设。
从这个角度来看,打卡上班真是一件好事,每天都要被迫地执行一部分时间计划,产生一定效能。一旦离开监督,许多人的时间管理会全盘崩塌。
见多了曾经在职场雷厉风行的人士,出来创业三五年都找不到状态,自由职业者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低到连日程表计划表都懒得做,完全失去了带领团队的能力。
时间真是杀人于无形。
对于还没有能力执行时间计划的人,应该先从时间流水账开始记。这就像管理金钱,先知道开支表,才能谈理财。
看了1月1日我记录的时间流水,有些内容实在触目惊心:中午两小时聚餐,晚上三小时聚餐,摘了一个小时草莓,全天刷了四个小时手机!
时间都去哪儿了?被社交平台偷走了。
每日小确幸
这是我发现的调节情绪最好的工具。
生活不是没有美好,只是缺乏发现美好的眼睛。每日写下三个小确幸,就是主动去发现美好。
记录一整年,要求不能重复,一开始简直是词穷,但是一年过去了,你会发现满满一本,全是生活中的幸福,你的情绪就会好起来。
这种鸡汤疗法,看似无聊肉麻,但完全符合人类心理的需要,简单不费劲,强制看到全面,持续地心理暗示,因而切实有效。
你可以试试,这是连新精英生涯规划创始人古典老师都在用的方法。
- 4 -只有行动能带来改变
跨年演讲已然落幕,在视频上观看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现场的热烈。知识付费仍在风口,可是那一场又一场听完演讲,又购买了许多付费课程的用户们,真的全都变得越来越好了吗?
真的未必。获取新知的确会给人一种通透的快感,可是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行动才能。
知识付费会让本来就强大的人越来越好,因为他们大多具有行动力,但对于欠缺行动力的人,只会增加他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不见得是好事。
罗振宇说,作为普通人,我们抓不住大趋势,但是要关注小趋势,非共识,世界的真相。我却觉得这些概念,和大多数普通人都没什么关系。
普通人所能做的大概只是想明白:我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如何去改变我能改变的,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这已经很不容易。
也许一本手账能帮到你,它让时间看得见,让愿望更具体,让行动更有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