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简单谈了不知道写什么的应对之策是对所属内容领域进行阅读了解和细读思辨,同时发掘培养质疑精神。
问题二:我不知道该怎么写!——之读文献
当我们已经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并且有一些了解阅读之后,往往会觉得问题太大、无从下笔,或是没有头绪、思维涣散。脑子里分明已经出现一些有趣的小念头,但是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文。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将这些小念头记下来,尝试用自己的话去尽可能的充实明确自己的观点,这些话可能是稚嫩不完善的,甚至可能是残缺的,但这些将是下一步成文的基础。
有了自己的一些琐碎的观点后,这个时候需要大量地看前人的研究成果了,专著、论文、网课等等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在这个环节时,要重点关注前人的研究方向、内容、角度和方法。研究方向是风向标,这个领域的大部分人都在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其重要性和值得挖掘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也要注意到另一条路,看看前人在哪些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被正式提到,这可能是今后大展拳脚之地。除此之外,前人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等也是值得好好学习的。真正优秀的学术论文必定是观点鲜明、论据翔实、环环紧扣、酣畅淋漓的,而这些绝不是一朝一夕朝秦暮楚就能达到的,必定是经历了认真治学者多年的实践积累、字字血汗才能做到。这样的凝聚着学者血泪和智慧,浓缩了一段生命的思索与创造的艺术品,岂能不仔细捧读?
那落到实处,要读哪些?怎么读?读完后怎么用?
首先,要读该领域大牛们的作品。在此并没有蔑视仍在成长中的学者的意思,只是对于学术初体验者,大牛的文章是较佳的养料,能够帮助其快速成长。那么如何分辨哪些文章值得阅读呢?对于初学者,可以大致依据知网等网站的文章下载量来进行简单判断。此处定是挂一漏万了,但不失为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
其次,怎么读?这里谈谈我的具体操作,我会在看论文时同时开一个文档,边读边进行记录。建议大家可以开一个文献阅读文档,按照主题和内容进行部分阅读,比如这段时间我读《红楼梦》中袭人形象研究,将研究的文章记录放在一起便于查看,之后又读晴雯研究,然后是紫鹃研究,这样经过阅读,我就能形成《红楼梦》中主要丫鬟的形象研究的阅读报告。那记录的时候要记录哪些东西呢?首先是论文篇名和作者,便于脚注检索。然后是文章中出彩的和可以用在自己论文中的内容,诚实地敲下来,旁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特别是反驳的观点。而后是看文章的整体论述机构,作者的思维框架,适当地可以扒下来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最后注释和参考文献也不要放过,尽可能地通过文章发现更有用的资料。
最后,读完怎么用?光是抄下了别人的观点和论证只是文献综述的基础,之后的整合比对他人观点、增加自己的阐发才是这一阶段的任务。读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学者们唇枪舌剑、笔墨上斧钺钩叉,一天到晚掐来掐去,而且针对一个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往往是多方势力轮番上阵。因此,这时就必须理清每一支队伍的观点、主要思路、论证依据和影响脉络。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才可以开始尝试评点江山,审度每支队伍的优劣成败之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绕过前人们摔过的坑,才能进一步得出一个较为成熟可靠、相对可行的结论。这个时候最开始记录自己的观点的作用就来了,自己的观点虽然稚嫩乏力,在前人的成熟观点前可能显得有些可笑不堪,但这是学术锻炼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这时尝试去修正或充实自己的观点,说不定会有很新颖的收获。之所以要提前写下来就是为了防止被大牛们的观点冲刷得迷失自我,我们做文章,特别是文科专业,没有特别明确的对错之分,很多情况下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我们只是在无限努力靠近真理,因此每一次走向太阳的尝试都值得鼓励。虽然是写学术论文,但还是要抒自己心中所感所悟,文字只有浮动在真情上才会闪闪发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