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车运景、汤云飞
摘 要:康德的图式论在其整个认识论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是其中最难理解、最重要的一部分,能否把握好图式论是理解其整个认识论的关键。分析康德先验图式论的提出、本质、来源、形式及其影响,可为理解整个康德认识论打下基础。
一、“先验图式”概念的提出及其本质
“图式”(即图型)一词源自古希腊文,原意是“外观、形象”,后来转意为“对最一般的本质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康德把这一词引入哲学,使它出现在先验哲学的语境中,正好利用了它本身的抽象(知性)和具体(感性)统一的特点。可见作为第三者(中介)的图式,既不是具体的感性形象,也不是一种纯粹的抽象,而是两者的统一,是感性化的概念,是概念化的感性。只有这样,它才能往返纯粹概念和直观杂多之间,让前者得以运用于后者。
根据康德的论述,图式既与经验又与范畴有关,它既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也不是经验的概念,而是一种概念的感性结构方式、结构原则,类似某种图表或模型,也有人称之为“构架”(所谓构架,乃是一种抽象的感性结构,是作为接通具体感性材料的中介和途径的一个环节。构架成为知性与感性交叉的焦点,它的主要特征是主动创造的抽象化的感性)。图式的本质在于根据知性范畴所提供的认识形式,去综合、整理和构架杂多的经验表象,从而把感性经验从属于知性范畴之下,形成知识;同时,知性范畴也通过图式再应用于出现(现象)或者说理论付诸实践。所以,图式是一种认识的形式结构或者是一个创造过程的实施规则。
二、先验图式的来源
先验图式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它不能来自感性,因为它有知性的特征,也不能来自知性,因为它又与感性同质。图式从何而来?康德认为“
它是想像力的一种先验产物,
即就一切表象而言,
在其要按照统觉的统一性,而验前在一个概念中,联结起来的这个限度内,
依照内感官的形式(即时间)的各种条件,
而与一般内感官之确定有关的一种产物”[1]。
这里,康德把图式视为先验纯粹想像力的产物和主动创造。这种先验想像,介于感性与知性之间,是知性对感性的某种主动性活动,通过先验想像(创造想像)把直观杂多统一为经验对象,而经验对象统一的可能性来自知性,知性将直观杂多统一为经验对像,便是先验想像即创造想像。它是对感性规定的统一,所产生的对象不是个别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正是这种创造想像提供的规则和计划,才产生了图式。所以,从图式的产生来说,图式是一种潜藏于人心深处的一种创造能力,这种创造能力就是对感性直观进行综合的能力和艺术。
“图式在其本身来说,总是想像力的产物。然而由于想像力的综合不是以任何特殊的直观为目的,而只以在感性的确定里面的统一性为目的,所以图型得要和意象区别开来。”[1]那么,图式(即图型)和图像(即意象)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康德举例说明:5个并排着的黑点,是5的图画,这5个点作用于视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形,这就是图像。“图像是个别的、具体的,是某一对象的摹写性的图景或影像,就其来源来说,是‘再生性想像力的经验性能力的一种产物’”[1]。而5的图式,不是具体的图画,也不是知性的概念,更不是写在纸上的“5”字,而仅仅是关于5这个数目的思维;但又不是借助于语言概念的完全抽象的思维,也不是借助于生动表象的形象思维,它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化,概念、范畴的图形化。有抽象活动,但结果不是纯粹概念;有具体化活动,但结果不是具体可感的图画,而是反映结构和关系的示意图。但这种东西是画不出来的,仅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是一种先验直观[2]。这就说明了图像只有依照先在的图式和某物的图像才能产生。另一方面,我们的认识总是要把对象与概念连接起来,对象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就是图像,而图像只是知觉之类,“就其本身来说,是绝不能完全和概念相结合的”,只有“以它们所表示的图式为媒介才能和概念得到连结”[1]。由此,康德实际上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连续系列:现象—图像—图式—概念,图像在这个系列中是一个联系的环节,尽管它还不是图式那样的中介。
三、先验图式的形式、内容及影响
康德认为,先验图式的表现形式是时间,因为在“先验感性论”中,时间被规定为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就包含了时间的基本性质:一方面,它是纯粹形式,可以脱离经验内容,与范畴相通,另一方面,它又属于感性直观,与现象界或经验界相通。康德指出,“知性的概念包括一般杂多的纯粹综合统一性,时间,作为内感官的杂多的形式条件,从而作为一切表象的联结之形式条件,含有纯粹直观中的一种验前杂多。可是时间的先验确定,由于它是普遍的而且是依据验前规则的,所以在这限度内,它是与构成它的统一性的范畴同质的。因此,范畴之应用于出现,乃是通过时间的先验确定而变为可能的,而时间的先验确定作为知性概念的图形(即图式)就是出现包摄于范畴之下的媒介”[1]。范畴运用在现象之上所必须通过的时间之先验规定不是别的,就是纯粹概念的图式以时间为共相的感性结构方式让范畴统摄现象,现象被归于范畴下。我们知道,作为中介的图式,应该是感性形象与纯粹抽象的统一,是感性化的概念,是概念化的感性。时间作为图式,概念化的感性是指时间图式是先验想像力依据知性纯粹概念的规则综合纯粹直观之先天杂多;感性化的概念是指时间图式必须对纯粹概念做出时间化的理解,这两者是统一的。纯粹直观杂多的综合过程也就是时间化的理解过程,反之亦然。在一个过程的进行之中另一个过程也就相伴而行。而对于他的12个范畴,康德这里仅举出少数几个图式:“实在”的图式是时间的
充实性,“实体”的图式是时间中的持久性,“因果性”的图式是时间中的相继性,“相互性”的图式是时间中的并存性,“现实性”的图式是某一有确定性的时间里的存在,“必然性”的图式是一个对象在任何时间里的存在。这样,每个范畴的图式只含有一个时间的确定,通过它,先验概念就可以运用于后天经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就解决了。
康德的图式法是其整个认识论中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其整个认识论来看,如果简化其轮廓,可以表示为:现象——感性杂多——经验表象——经验图式———经验概念——先验图式——范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图式在两个关键部位起着连接的作用,如果从中抽掉两种图式,认识过程就要断裂,批判的认识论就要解体。当然在两种图式中,先验图型是最为重要的。在它之前,是经验的范围,在它之后,是先验的范围。抽掉前一图式,表象不能置于概念之下,对象停留于知觉而不能形成经验知识。如若抽掉后一个图式,就难以形成知性的纯粹概念,认识就难以深化。正是这样,理论界认为,康德哲学在某种程度上连接了理性主义(持唯理论)和经验主义(持经验论),把两种对立的哲学思想结合在一个完整的认识论体系中,而双方接合的关键链条正是先验图式。正是借助于这种先验的时间图式,才使双方得以沟通,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才得以调和。正因为如此,康德的图式说才被视为是打开其认识论宝藏大门的金钥匙,也正因为如此,康德才建立起了他的“概念使对象可能”的新思维方式,其批判哲学才被人们称为“哥白尼革命式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