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里,婆媳关系是个令人头疼的千古难题。但我从来没有担心过,我的成长环境和认知告诉我:没有处不好的婆媳关系;一旦发生婆媳矛盾,一定是儿子夫妻双方的关系出现问题。
因为孩子需要婆婆的帮忙照顾,我和婆婆一起生活了三年,体验了婆媳共处的生活,但并没有因此让家里变得一地鸡毛。在心里我认为老人带孩子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而是对我们小家的一种无偿付出,所以我不能过多的要求她如何如何,我提醒自己要报以感恩的心来看待同住这件事情。
事实上,虽然我秉承这样的思想,但到实操过程并不是想象的一马平川。即使婚前叔叔就教育我,夫妻两个关系亲密的核心是两个人共同进步;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只有将这两个核心问题搞清楚,小家才能和谐共进。
我的忙碌使得我对家务投入的精力并不多,但我打心底地希望有一个整洁舒服的家。不爱拖地,先生建议买机器人,支持;不爱刷碗,先生建议买洗碗机,支持。尽管如此,在忙碌之余回到家中一旦看到需要丢弃的菜或是家中稍显杂乱时,一股怨气便油然而生。但认知告诫我一定要克制,因而这些怨气并没有撒出来。
直到有一次,当我回到家发现阳台上的衣服都是前几天晾晒而一直未收取时,心中的怨气一下子就蹿了起来。那种猛劲儿,直击脑门,却也一下子将我撞醒:你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你自己看到都没第一时间收取,还能抱怨谁呢?这样一想,怨气瞬间烟消云散。
那一刻,我找到并认同了自己在家中的身份和地位。再后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自然地想到我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这些事情的第一责任人都是我自己,理应由我来负责。于是乎,怨气再也没有出现的机会,而不快更无可乘之机。
一山不容二虎,对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如此。不管是多么强势的婆婆,在小家里都只能是客的位置,而儿媳才能是主的位置。而到了大家庭里,女主人自然变换为婆婆,儿媳也要认准承认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职,各为其政。这样的关系才会和谐。
权责对等的原则在家庭里同样适合。作为女主人有一定的权力,也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对的责任。若只想权利而推卸责任,那自然是会出现矛盾的。于是,我愿意自己在家的时候,担负起女主人的责任,收拾屋子洗手作羹汤;我愿意在有意义的节日里,张罗起属于家庭的仪式感;我愿意与另一半共担风雨共掌舵,营造我们共同的家。
当我第一次做出一顿有模有样的年夜饭,简单却不失滋味的时候;当我默默收拾看着不顺眼的厨房厨具时候;当我见缝插针找回走失在沙发下的各种玩具时候。我意识到我女主人的位置一次次在升高,而我的心态也在一次次得到强化的平和。善待婆婆,是身为女主人的待客之道。
当然了,有一位开明大义的婆婆,我们当起自己小家的女主人就更显完美了!
阿淼写于2020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