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政治经济版图持续震荡,当"黑天鹅"事件频频飞起,世界却在东方发现了一个令人安心的存在——中国。近年来,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中国投来"信任票"。这绝非偶然的外交礼仪,而是基于中国以自身发展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代表着可预期的未来。当国际工商界代表听到"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时,他们听到的不仅是一个大国的自信宣言,更是对全球发展焦虑的理性回应。
中国获得的国际信任,首先源于其作为世界经济"稳定极"的突出表现。过去十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在全球经济遭遇新冠疫情冲击的至暗时刻,中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世界市场注入确定性。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博乐仁坦言:"中国市场的稳健表现,是我们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这种稳定性不是靠运气得来,而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既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避免了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动荡。当美联储频繁加息引发全球金融波动时,中国央行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中国通过精准调控确保了能源安全与经济运行的平衡。这种"稳定红利"使中国成为跨国资本的避风港,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赢得信任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发展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曾几何时,西方学界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自由民主制度,但中国的崛起彻底解构了这一叙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进程,使8亿多人摆脱贫困,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剑桥大学民主未来中心2023年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72%的发展中国家民众认为中国政治体制适合本国国情。中国政治学者张维为指出:"中国的'选贤任能'模式产生了更长远的发展规划能力。"这种能力在京张高铁、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中得到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转化为改变亿万人命运的实际行动。当西方国家在党派纷争中陷入政策短视时,中国却能够一张蓝图绘到底,这种政治确定性成为国际社会高度珍视的稀缺资源。
中国提供的信任基础,还在于其始终如一的国际关系理念。与某些大国频繁"退群""毁约"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不断以行动证明自己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非破坏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感叹:"中国是唯一一个从不向我们提政治条件的大国。"这种尊重他国主权、追求互利共赢的交往方式,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积累了深厚的道德信誉。即使在面对复杂地缘政治挑战时,中国仍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这种战略定力让各国吃下"定心丸"。
"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这一判断,本质上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肯定。中国不输出模式,但证明了一条非西方的发展道路不仅可能,而且卓有成效;中国不寻求霸权,但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选择。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指出:"中国的复兴改变了全球力量平衡,为多极化世界注入了新动能。"在这个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中国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连接着各种文明传统,连接着现实与未来。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阴云笼罩世界时,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举措——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举办进博会,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推动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无不在强化一个信息:中国的明天,将是与世界共享的明天。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预言:"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它也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与世界都需要的礼物。"今天,这一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中国获得的每一张"信任票",都是对更公平、更包容、更可持续的全球未来的投票。在这个意义上,相信中国不仅是相信一个国家的明天,更是相信人类能够超越零和博弈,开创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当世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以自身的确定性成为指引方向的坐标——这或许是对"为何相信中国"最有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