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做保险业务的,推荐我下载了他工作那个保险公司的APP,我用了之后觉得方便又实用,对APP赞不绝口。朋友幽幽地说:“APP业务是我们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后做保险业务都靠APP了,我的工作迟早给APP取代啊!”
朋友的担忧不无道理,这正是李开复博士在他的《人工智能》一书中提到的人类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担忧。
自从2016年3月人工智能围棋阿尔法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后,很多人就开始担忧:在人工智能时代,到底有多少人类的工作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呢呢?
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真的会在未来挑战人类吗?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如何变革?人工智能时代该如何学习和该学什么?读完《人工智能》一书后你就会得到答案的。
人工智能并不是说计算机程序能像人的大脑一样思考和工作,而是指它能基于大数据上的深度学习,通过大数据加深度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程序才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我们的手机里其实就有很多属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像苹果Siri、美图秀秀、淘宝、亚马逊等。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近年来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成功应用和大数据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我朋友所处的保险行业,本来就是基于大规模数据开展的,因此能毫不费力地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从而使用人工智能改进现有工作流程,提高业务效率。
如果朋友的工作被人工智能APP取代,那他该怎么办呢?
我开玩笑地跟他说:“虽然用APP了解业务和办理业务很快,但与其对着冷冰冰的程序,我更喜欢听你解释业务,有趣而灵活多了。”
是的,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我们工作却无法替代我们的情感。未来除了工作,我们还应该学会生活。工作本来就是为了生活,既然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从工作中解放出来,我们就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它,用更少的时间从事个性化的工作,而不是以为世界上只有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稳定工作才称得上工作。难道浪迹天涯边学习边体验生活的工作就不是工作吗?难道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事业就不是工作吗?未来等待我们的是在人工智能的便利中解放自我,发现自我,追求个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工作。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常忘了我们生而为人是来体验生活的。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是我们人生的意义,我们追求的是生活过程中的每一次体验而非结果。就像下围棋,难道输了我们就不下围棋了吗?输赢只是结果,我们下围棋享受的是对弈过程中的乐趣,这是阿尔法围棋无法体验到的人类情感。
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不是失业,而是更大的自由与更加个性化的人生体验。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的工具。技术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如何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围绕人工智能这样一种革命性的新科技,建立与之配合的社会和经济结构,用制度来保证人人都可享用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时不必担心失业等潜在风险。
人类文明史漫漫数千年,因为科技进步而造成的社会格局、经济结构的调整、变革乃至暂时的倒退都屡见不鲜。但放眼足够长的历史变迁,所有重大的科技革命无一例外地都最终成为人类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人类生活品质提高的根本保障。
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变革,我们需要调整的是我们的心态与教育,分析哪些工作不会轻易被替代,而不仅仅去幻想从事目前看似光鲜亮丽的工作。
马云在2017年贵阳数博会上说过:“人类对于智慧我认为两千年来几乎没有进步过。无论孔子、道子、儒家、佛家这些思想,今天看来都比我们还是聪明。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智慧是一种体验。所以,我们人类和机器竞赛是体验的竞争,这对我们今天最大调整是教育体制改革,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学会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常规的工作让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给人工智能做完,人工智能在某一领域也许比人类更有知识,但它没有人类的智慧,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体验。人工智能可以帮人类工作,却无法帮人类生活。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会生活很重要,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