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可能被众所周知的应该是那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因为信佛举国上下,劳民伤财,还助长了社会佞佛之风。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后被贬到偏远落后的潮州刺史,并且必须即日马上起程。
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的韩愈悲愤交加,写下此诗即是给后人交代后事,也是以此明志。
不知道韩愈在蓝关回望家乡时可曾后悔?不然为何踌躇不前?虽说不惜自己的生命,可当牵连到家人又是否能够心安?
我们当然可以说韩愈刚直敢言。然,做事如果都像他这般,又有多少条命供他不惜呢?
做事仅凭一腔热血,又怎么能成功呢?更何况,皇上礼佛又岂能毫无目的?就算从人性来讲,人的信仰又是岂能允许别人诋毁甚至要灭掉呢?
做事讲究方式方法才行。更何况他的认知也未必全对。就《谏迎佛骨》全文来讲,他抑佛的理由实在也过于牵强。是否有强迫皇上顺自己的意的嫌疑呢?
出发点是好的,做的事未必就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