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动画片《超能陆战队》里,像棉花糖一样的医疗机器人“大白”萌化了众多影迷的心。它会在听到惨叫时自动激活、扫描人体体征、提供医疗提醒,还会在主人心情不佳时,贴心地主动抱一抱……
从技术角度看,他们切中了美国科技界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这两个市场在中国科技领域也是大热,一个预估在2020年将达到10万亿,一个则是8万亿。
气球外壳,碳纤维的骨骼,具备语音识别和人体体征扫描的能力,这些都是非常合理又主流的设计。大白是三大科技产业的集合体:移动医疗、机器人制造和人工智能。大白不仅完美,而且是接近实现的。
国际上医疗机器人发展现状
美国和日本都正在做,并且各有自己制造医疗机器人的特色。
美国
Intouch Health——这家老牌移动医疗公司,实现了美国1万个社区与诊所的互联。他们的战略投资方美国顶级机器人公司iRobot的一手为Intouch Health打造了机器人系列,他们称之为——远程医疗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可以在社区医院、患者家、病房等地方发挥医生替身的作用。一个医生远程控制机器人,就能够长期跟踪一个患者的生活,监督其生活习惯,为其提供更为彻底的疗程。
美国陆军——美国陆军的远距离医学与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委托马萨诸塞州的机器人公司VECNA研发了一种自动化战地救护技术,最终演变成了战地协助撤退机器人(BEAR),来实现救护、转运伤员等整套战地救护功能。
DeepMind——这是Google在收购NEST之后收购的人工智能公司的名称,他们被并入了Google最老牌的搜索小组,被赋予的任务就是做知识。是不是很高大上?那是因为DeepMind的深度学习算法,让他们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学习能力,此前在CES上,他们展示了DeepMind如何“玩”一个全新的游戏。一个医生教几次,他的机器人就会诊疗了,这个未来看起来不错吧?
另外,全美前五的医疗机构Digital Health也在制造自己的远程医疗机器人。
日本
Twendy-One——日本早稻田大学发明的机器人,和Intouch Health的远程医疗方向不同,twendy-one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模拟人类护工。这款机器人的手部极力模仿人类,在最初的演示里已经可以捡起习惯、挤番茄酱,预计在2015年投入使用,用来照顾老人和病人。缺憾是定价昂贵——在3000万日元左右。
丰田——2011年发布了4种应用在医疗护理领域的机器人,用于帮助由于下肢瘫痪等而行动不便的人行走,包括“独立行走助手”、“行走练习助手”、“平衡练习助手”、“帮助移乘助手”。丰田专务董事井上洋一说:“随着少子和老龄化的加剧,用于护理与医疗的助手机器人会越来越重要”
安川——2014年发布了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不过他们的产品,更多的是原有康复器材的自动化改型,更符合人体工学,更提高医护的护理效率。
HAL——日本筑波大学企业的产品HAL是世界上第一款作为可穿戴助力系统通过ISO13482认证的设备,它的医用改进型更是作为医疗设备通过了欧盟CE认证。它被设计用来帮助下肢肌肉萎缩的患者,当你想要站起来、行走、停住、抬起腿上下楼梯时,它都会恰如其分的来帮助你完成。
韩国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了第二期(2014年—2018年)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其中特别提出了机器人健康设施的研究与开发。
韩国现代重工正在和首尔峨山医院共同推进各种医疗机器人开发,目标是开发出整形外科手术机器人、韧带修复手术机器人、介入手术机器人等多种医疗机器人。在韩国医疗机器人技术的蓬勃发展下,使用医疗机器人进行手术已经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
据了解,医疗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它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主要用于伤病员的手术、救援、转运和康复。
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现状
国外机器人产业起步早,发展更为成熟,在医疗机器人上已经有较大的突破,普及度也较高。而在中国,医疗机器人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大部分是高校研究院在做,所以引入医疗机器人的医院也比较少。
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昌表示,医疗机器人也很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涉及相关领域的厂家非常少,没有找到相关合适的项目去投资,估计国内一时半会儿很难去突破技术上的瓶颈。
“我们很关注医疗机器人,但目前上市公司还没有成形的产品出来,相关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齐鲁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未来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
“大白”离我们有多远?
有个又萌又暖心的私人健康顾问,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多远?据东南大学机器人研究专家宋爱国教授预计,未来5年左右,像大白这样能做护理、能和人击掌拥抱、语言安慰的暖心“健康顾问”就能造出来。
医疗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针对各种器官手术的机器人,东大研究的医疗机器人重点在康复医疗,通过协助训练帮患者恢复功能。
宋爱国介绍说,我国处于老年化社会,中风患者较多,但康复训练师太少。用机器人代替康复训练师辅助训练,可以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现在研究医疗机器人智能化,能实时记录病历,根据情况作出判断,比如病人戴上穿戴式传感器,如果病人在训练中过于积极,导致血压升高,机器人会判断出不合适训练或训练强度要降低。”
而且,引进物联网技术后,患者可在家里或社区医院就近进行训练,医生可通过网络远程监控3-5个机器人,机器人将患者的生理信息传给医生,医生能实时对话病人。"现在,这种基于物联网的自助式、娱乐式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北京和上海已经有示范应用。"相信未来医疗机器人定会有大作为!
本文来自ofweek机器人。了解更多请访问http://robot.of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