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他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抵制 Kindle”,不过它应该改名叫“Kindle 把我们变蠢了吗?”,以便和旧媒介的新主题“保持队形”。在文章中,伯克茨重申了他在17年前的那本书中写下的一个最有趣的、甚至可以说是最美丽的论点。他说,文学的历史特性“因为我们的图书馆和书店、因为某些文本的明显的邻近性而得到了强化,它们传递出文学活动的累积感和时限性(time-boundnature)”。尽管图书馆和书店一般都会按照主题或者字母顺序来摆放书,而不是按照历史年代,但是伯克茨的观点却引起了我的共鸣:书展示了过去。在《挽歌》中,他写道:“尽情倾诉你对书的看法吧,它们不仅记下了以往的...
第四,话题的边界,不再以书的结尾为标志。相反,所有的话题、观点、事实以及知识,都被嵌入到参考、讨论、论证的网络之中,不断地接受测试,反复地被使用。
第五,一直以来,我们都将长形式作品视为人类知识的伟大成就,因为它们能够完整地阐述观点,这不啻于是一种奢侈。但是现在,观点从线装的书页中解放出来之后,我们发现,以前的长形式作品从来都不够长。它们在杂乱的观点中发现秩序,明晰观点,但却通过一种强迫读者的形式,让读者的目光只能沿着作者铺成的小径前行。但是人与人是如此不同,若真正释放思想,它们将会无穷无尽地开枝散叶。根本没有任何孤立的思想,从来没有过,有的只是思想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