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该不该创业?
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我想绝大部分应该是在上班,不满足于现状,对创业蠢蠢欲动的人。
绝大部分人想创业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自己觉得很不错的想法,以前我也有,非常多。
有这些想法当然是好的,但断不可辞去工作去实现它,如果辞去工作就没有收入,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感觉每天压力很大,要知道人在压力之下,动作会变形的。
你应该把你的想法,演变成一个最小可行性方案,什么意思呢?
18年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新闻APP,为用户筛选时政、体育、科技、本地等等十条新闻。不同于那种“喂养式”新闻APP。
我还是先去联系做软件开发的朋友,问他实现的可能性。跟有同样想法的朋友去沟通,慢慢的我发现做根植在微信上的小程序,要比让用户重新安装一个APP可行的多,再后来做一个自媒体号要比运营一个小程序更可行的多。
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先去尝试,演变出一个最小可行性方案。
阴差阳错,也因为曾经的很多小尝试,为现在主营业务还不怎么赚钱的情况下,提供一部分现金流。
而也因为这部分现金流,在我忙不过来,雇佣共享员工的时候可以给人家付得起人家工资。
共享员工也有很多方式,在当时主要是雇佣一些兼职人员,可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对双方都不安全,对双方的信任度都不足。
所以我后面便加入了现在的项目,当然,我遵循了这个最小可行性方案的原则,用微信小程序来做共享用工平台,让创业者拿最少的钱,用最靠谱的人。
我现在认识的很多创业者,都是因为每个月有其他现金流收入,还会想办法减少成本支出,而不只是花积蓄,坐吃山空。
第二个就是摆正心态,创业是一个过程,想法不重要,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创业永远在路上。
创业就是为了多赚钱,不是什么实现伟大理想。
我最崇拜的企业家,不是乔布斯、扎克伯格也不是马云、马化腾,而是Airbnb的创始人歌比亚和布莱恩·切斯基。
当初歌比亚忽悠布莱恩·切斯基来旧金山创业的时候就是想多赚钱,让生活好一点,连做什么都不知道。
一开始他们做大型会议期间的共享充气床加早餐,后来又去掉早餐只做共享充气床,放弃,然后去卖奥巴马麦片,最后做了共享房屋的项目。
共享房屋这个项目,一开始也没什么人关注,是因为他们毕业罗德岛设计学院,拍的房屋照片很好看,才会有人愿意住在别人家里,才慢慢做起来。
你会发现到现在为止,这两人和当初的第一个想法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当你明白了这些,就知道创业想法,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才会敢于迈出创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