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惊闻余光中老先生逝世,愿老先生一路走好,来世不用再颠沛流离,可以叶落归根。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初读这首诗,还在欢乐无忧的孩提时代,读不懂诗人的浓浓乡愁和美好愿景,只觉得这首诗读来朗朗上口,美极了。
后来,外出求学,背井离乡,祖父离世,便真得懂了什么是乡愁。
刚离家求学的时候,难以忍受对家的思念,常常披星戴月,在漆黑的夜里往家赶。那时候真胆大,不害怕么,我想应该还是怕的吧,可是抵不过家里那黄晕的灯光,奶奶准备的热乎乎的饭菜。
后来,离家远了,便只能按月回家,每次离家的时候,总是百般不愿,心情抑郁。从家到学校的路,被我走过无数遍的路,也承载着我对家的思念和回家的欢欣。
刚上大学那会儿,就像放出笼子的小鸟一样,自由新鲜。可时间久了,便开始想家,想家里的春花秋月,果蔬家常。
想念奶奶的唠叨,弟弟妹妹的调皮,落日余晖中的袅袅炊烟。甚至于,那摇着尾巴的小狗,还有那咯咯叫的小鸡。
大三那年,祖父去世,匆匆赶回家,祖父已静静地安睡。那是人间最美的中秋时节,金黄的稻子随风摇摆,起起伏伏,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祖父生前已给自己选好了身后安息的地方,我不懂风水,不知道那是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风水宝地。可我知道,那是祖父长大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那里有他的母亲柔柔的欢呼,有他和兄弟姐妹无忧无虑的童年。
祖父一生坎坷,历经千辛万苦,带着家人走出大山,可最终,他还是魂归那个被我们称为“老家”的地方,尽管老房子已不在,我连遗迹都不曾找到半分,只有从祖父母口中知道的零碎片段。
祖父下世的那天,姑姑大哭,她说:“你带着家人老小,奋力在外面安了家。可是最终,你还是一人回到这里,孤零零地守着这里。”
我想祖父一定是幸福的,为家人操劳一生,终于可以落叶归根,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与清风明月长伴,与无忧的回忆长伴。
中国的文化里,落叶归根是无数游子心底最深的渴望。
无论是在文学里,还是在影视作品里,古代的文人、达官,在离世后,总是要扶灵回乡安息的。
落叶归根,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心底恪守的信念。项羽当年战败,乌江自刎前说了一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家乡,父老乡亲,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生养自己的家乡,有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外行事便有底限,心中必有一份坚守。
乡愁,是我们无处安放的忧伤,也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怀。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的心早已被忙碌的工作,热闹的社交,精彩纷呈的网络所占据。
可是,在夜深人静时,你是否会想起家乡的星星朗月、闲话家常?在拥挤不堪的地铁上,你是否会想起那吱吱呀呀的牛车,载着你慢悠悠地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的各色餐厅里,你是否会惦念家里母亲做的小菜,美味爽口百吃不腻?在熙熙攘攘的景区,你是否会想起山间小路上的花香四溢、青草芬芳?在煮饺子似的海边,你是否会想起家乡的小池塘和山间的小溪流里,挽着裤腿摸鱼捉虾的欢乐?
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今天,背井离乡已成为常态。家,已成为我们心底的惦念和忙碌中的慰藉。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心中有惦念、有乡愁,才会有情怀,有情怀,生活就有了情感的依托,心灵就有了安放的深处。
人这一生,为名忙为利忙,可忙碌中,总会有疲倦的时刻,而家乡的一草一木,抑或是那陈旧的筒子楼,巷口走街串巷的老人,总会在不经意间波动我们的思弦,乱了我们的心跳。
愿你看遍世间的繁华之后,还能“吾心安处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