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雨涵 蒋嘉祺)追寻历史文化的气息,感受古建筑的前世今生,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调研团队来到了甘棠小学。这所由前芳寺变更而来的学校,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青瓦白墙上满是时间掠过的痕迹,旧时的门槛迎接过无数的先人学子,门内“家学讲堂”的木匾仍高高挂着,家风家训分居两侧,时刻警醒着后人,也为后人护守与沿袭着这一方文化。
寿萱亭的《八十一个他字歌》(即《慈悲佛母他字歌并偈》)印刷在展示牌上稳立堂中,原记在族谱上的十条祖训也在这里展示着,从“上有父母翁姑孝他,先要顺他”到“下有妻子奴婢,养他必要教他”,从家到国,字字珠玑,细读“方知词短意长”。
从古驿道上寿萱亭中的石刻碑文,到谢沐河边月陂亭旁的二十余处摩崖石刻,从光绪年间的《先贤嘉言侍亲石刻》,到南宋名臣文天祥“忠孝廉节”的手迹,每一处石刻都饱蕴着古村文明,散发着属于上甘棠村的独特文化魅力。
品读这部千年造就的历史长卷,让后人不由感慨古村独有的风情,也让习惯了车水马龙的都市人民开始怀恋往日家园。去往“家学讲堂”听一听有关千年古村历史渊源的故事,踏上古驿道看一看墙体上林立的碑文,秉承一代代先人共同积聚的文化底蕴和情结。如同上甘棠村这样的“民间珍藏的国宝”带给了人类审美享受与精神财富,它们理应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留存下来,供后人欣赏、怀恋与景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之魂,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强大动力。上甘棠村带着千年的文化向后人走来,现如今该由后人带着它和它的故事向下一个繁荣兴盛的千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