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二份工作的老板是个北京人男人,三十郎当岁,人不算多好,但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
那时我25岁,他35岁,有次,他酒后对我说:
“我C,你才25岁,比我年轻10岁啊,如果能让我回到你那个年纪,我拿所有的一切去换都可以。”
我没接话,但是,我快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他的资产,应该有2000-3000万吧,于是我就想,如果给我3000万,让我老10岁,我也愿意干啊。
可惜这生意有价无市。
然而,现在在看,却很理解老板,当你年轻时,面前的道路,百径通幽,拥有无限可能。
而当你年纪变大,回头望去,曾经的无限斑斓,变成灰色的沉淀,面对这些既定现实,你除了感慨,无能为力。
因此,你愿意拿拥有的一切去换取一次时光倒流。
然而,在这个迷局中,身处时间线段前缘的人,可能和年轻的我一样,总会有意无意忽略的这种珍贵。
我们还会用一些箴言来宽慰自己,比如:“大不小,重头再来。”
是的,我不喜欢“大不了,重头再来”这句话,虽然年轻时,也视之为瑰宝。
然而,中年后,才发现这句话除了能自我安慰之外,用处并不大。
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笃信这句话,会让你有恃无恐,会让你放慢节奏,会让你低估年轻岁月的价值。
人之本性趋利避害,把你包裹在舒适区的的缄言永远大受欢迎,但是,你必须知道真相。
心理学博士Meg Jay在TED论坛上曾做一次演讲:《为什么30岁不是新的20岁》。
她说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如果你告诉一位年轻人,说:“没关系,你还有10年的时间,到时再开始你真正生活”。
10年后会发生什么?
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你已经偷走了他的紧迫感和雄心壮志。
所以,什么都不会发生。
Meg Jay是位心理咨询师,她发现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观念,他们总以为,30岁就是新的20岁。
很多20岁的年轻人,走进Meg Jay的咨询室里,有人说:
“我知道男朋友对我不够好,但这无所谓,反正有的是时间。”
还有人说:
“虽然,我还没有具体的目标,但只要能在30岁开始我的事业,这就足够了。”
然而,真相却是,等他们迈向中年,就开始焦虑:
“我马上就要三十了,却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特长。”
那些对感情敷衍的人,也会尝到恶果:
“我20岁时的约会就像找凳子,每个人都绕着凳子跑,随便玩一玩,但是快30的时候就像音乐停止了,所有人都开始坐下。于是,我只能找一个离自己最近的椅子......”
有人说30岁的悲哀,来自20岁的轻浮,良叔想说,人后半生的悲哀,都来自20岁的轻浮。
良叔真心不建议你相信“大不了,重头再来”这句话,这会给你一种准备和演练的状态,而现实每天都是决赛。
你不能老想着留点后劲,再去后来居上,这真的不现实。
你也不能对失败有太高的容忍度,这只会让你凡事比划一下,而不去全力以赴,因为你的潜意识在告诉你,没关系,失败了,再来嘛。
我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许吧,然而,我更觉得成功是成功之父,好像更有道理。
你去看看那些成功者,并不像你所想,经受了多少轮失败,最后才浴火重生。
恰恰相反,他们在20岁就拥有一个好的开端,他们往往是乘胜追击,步步紧逼,没有浪费这么好的开端。
你去看看马云、马化腾、黄铮、张一鸣、彼得蒂尔、达利瑞欧、贝佐斯......,其实大多数人的成功真的是“一帆风顺”的,这可能与你的常识不符,然而确实如此。
我有理由相信,他们信奉的是“时不我待”和“势在必得”,一定不会是“大不了,重头再来”。
当然,也许你不想成为那么大的人物,即便如此,良叔也想奉劝你,慎重对待自己的青葱岁月,一定不能浑浑噩噩,更不能总让自己处在“准备状态”。
因为人生不是游戏,能一边一边的重来。
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给良叔,我每天在小随等你,再坚持163,咱们不见不散。
-END-
谢谢您阅览此文,也欢迎您关注我的公众号“良大师”。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进入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0xD60ce3cPQhmEkz-t-v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