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古人说话也不是用文言文,而是有当时的白话。主要是官员和儒生会讲文言。
欧洲也一样。据说古罗马时期那里以拉丁文为通用语,贵族都会学拉丁文,但其实平时大多地方不用。后来欧洲贵族们还流行过讲法语。
大概是因为,古代官员和贵族们,一定要跟平民有所区别,要用更难更高级的语言凸显自己的高贵和智慧。他们会觉得说文言或者拉丁语、法语更高贵,说白话之类的很low。
据说直到莎士比亚的英语剧本开始流行,欧洲贵族才不再把英语当乡下语言。
中国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极大地降低了普通人民群众学文识字的难度,促进了文化发展。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还有21世纪以来各种行业、圈层的分化,很多领域的语言又建立起了壁垒。
比如你问70后、80后,什么是cpdd,大概率不懂。
本来这种分化也没什么,大家各自安好。一般也没谁非要学另一个领域的语言。
但谁也没想到,近些年知识付费飞速发展,尤其这一二年,大概也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普通人也开始做课,想把自己的知识讲给别人。
讲课是门学问。很早就听说有“知识的诅咒”这一说法。
我倒是不想细说诅咒。只想给想要向别人传播知识的人提个小建议:要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讲概念。
昨天看到一个人在开直播讲经验。总结了几点,其中一点叫颗粒度。
这个词好像是互联网企业流行的概念。我作为20多年互联网老鸟,都不懂是什么意思。
现在在网上学知识的人,大多数也不是真的要学深学透的人。你给他一个他完全不懂的概念,学习成本太高了。
他一看听不懂,就不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