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快时代与慢节奏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导致信息大爆炸。回想一下大家最近几天是怎么过来的,以作者为例:
- 睁开眼,拿出手机刷微信,刷微博,刷知乎,看vczh又关注了哪些问题。
- 起床后,打开喜马拉雅收听最新的新闻/订阅。
- 在路上,看新闻听资讯。
- 工作中闲暇时,跟同事领导扯新闻扯八卦。
- 边吃饭边看新闻/视频...
- 睡前再刷下微信,刷微博,刷知乎,看vczh又关注了哪些问题。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作者这一天下来都是在接收信息。看起来一天过得很充实,不停的接收最新资讯,不停学习最新IT技能,不停探讨互联网与职业发展之路。大脑都是被动的塞进一堆不知道有用还是没用的信息。从醒来到睡后没有一刻停止向作者小脑袋塞信息。但这是正常的吗?
在这个时代,充满了太多的快文化。每个人都很急躁,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赚更多的钱。同时在简书上的文章也反映大家很急躁,大量的文章都是介绍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快速做好产品,如何快速学会一门编程语言等等。而相应的,在作者写的文章中,用户比较感兴趣的是总结类的文章,而详细的知识却鲜有关注。这说明现在人们大体上想到快,快,快。大家是否收藏了大量文章,读的时候激情满满,要执行起来,而现实却让它们躺在寂静的角落,从此被我们遗忘。
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活得不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因为脑子太忙,无暇去省视自己的内心。诱惑太多,得到太少,心中就开始急躁。随后接收大量信息,但也依旧过得不好,心中更急躁。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真是心疼我们的小脑袋。
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快时代要求我们要一直向前冲冲冲。却错过太多路上的风景。到达终点后,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呢?是时候放空自己的脑袋,静静的坐在床上。啥都不去想,只感受自己同宇宙合为一体,一呼一吸,大道至简。十分钟后,好好想想自己想走的路。把节奏降下来,只关注自己要提升的技能与信息。专注,并非所有信息都去关注。分析下以后想走的路,打好基础,注重细节。慢不是缓存对未来的进取,而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节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精神介绍
由于快时代的影响,很多人都急于求成,只追求短线的效益,却遗忘长久的发展。这是一个急躁的社会,很多人人觉得工匠精神完全是对自己的死磕,不识实务。在互联网时代,在快时代,如果你不快,别人就会弯道超车。而工匠精神完成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这相当浪费时间,赶不上快时代的步伐。以前那种匠者,乃精雕细琢之人,一颗细腻心,两只勤劳手,打造绝世精品的情况不适用在这个时代。
举个身边例子吧,某个相同的产品,在由两个不同理念团队进行研发上线。A产品团队只求以速度尽快上线,但产品并没有很好进行琢磨,只是梳理出大体的概要。为赶时间,绕过足够的功能及功能测试。匆匆上线后,用户使用不满意,直接导致用户流失率极高,没有形成良好的用户粘性。最后被迫下架。B团队在立项开始后,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开始,做了相当长的调研,细致的需求分析,完善用户体验,充足的测试。到上线后,良好的用户体验感,简洁明了的流程,获得大量用户赞赏。由于涉及公司保密问题,就不公布是啥项目。
有人说费心做出来的东西被BAT抄了,那么努力会不会白费。如果真被BAT抄了,恭喜你,说明你的产品从商业来说是可行。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产品如果是自己精雕细琢,产品已有属于你的神韵,那大企业最多是抄了你的皮,而无法继承你的心。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好处,大企业为了利润可以快速上一个产品,但由于流程很长,KPI制度的牵制,很难保持工匠的心去做成功。相比春雨医生,百度医生目前达不到这种效果。
第三节 新工匠精神
死磕是不正确的,全身心投入某个产品,对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前提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良好的数据分析为框架,用工匠的态度去打磨这个产品。闭门造轮子的时代过去了,要打开自己思想的封闭,拥抱新的变化。
新工匠精神不拒绝改变,要拒绝的是老旧的打磨工具与形式,接受新技术与思想。用心去做,现在的人少的是专注,不少的是激情。
新工匠精神就是将快时代激情突进转换为激情的专注,打开封闭的思想,去拥抱互联网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