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陕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准确来说应该是贫穷家庭,家里七口人,却只有父亲一个苦力。
我小时候的家是窑洞,现在长大了,对窑洞有了审美上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怀念,但小时候的我,却极想逃离它。做饭太呛,老鼠经常出没,睡着睡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裤腿里就钻进去一只老鼠,还有无数次被拴在炕边沿,悬挂在空中手舞足蹈……
这些是我对窑洞的全部记忆,你能想象从睡梦中迷迷糊糊惊醒,然后顺着裤腿,掏出一只老鼠时那种恐惧么?你能想象全家人因为干农活,而用一根绳子把我拴在炕边的柱子上,我再扑腾着悬挂在空中挣扎时的无助和喊叫么?那些都是我的噩梦啊。你说,我怎么还会喜欢窑洞呢。
现在陕北这边也有很多窑洞,但大部分都是人工盖的,很是精美漂亮,里面也有暖气、空调,而我的窑洞则是在土崖下挖个大洞,盘个灶头和炕,就可以住了。
我第一次吃鸡蛋,是在七八岁的时候,因为外婆来我家小住,第二天我不愿意去上学,妈妈为了哄我上学,给我煮了我人生中第一个鸡蛋。
因为那个蛋,我足足高兴了一个多月,不仅仅是因为第一次吃到,更多的是,我觉得那是妈妈专门为我做的,那个鸡蛋承载了妈妈对我的爱,它是唯一的,是独独属于我一个人的,而不是和姐姐弟弟分担的。
因此,长大后的我,对鸡蛋有种格外的亲切感,我总觉得,吃鸡蛋就是幸福。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我上面有个姐姐,打我出生之后便一直穿姐姐的旧衣服,所以我尤其羡慕那些有新衣服穿的同学,我甚至在上下学的时候,不敢和他们走在一起。
内心深深地自卑,让我一度显得胆怯和畏手畏脚。直到上了六年级,眼看要毕业的时候,妈妈才给我做了人生中第一套新衣服。那套新衣服我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白色打底,粉红色的花纹,看起来很清新脱俗,我内心高兴极了,穿着它拍完毕业照之后的好几天,我都舍不得穿着它,生怕把它弄坏了。
我记得有人曾说过,不管好的还是坏的,只要你经历过的,事后回想起来,都是宝贵的。大概我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对窑洞也才有了些许的怀念,也对那些美好的记忆刻骨铭心,正是那些记忆,支撑着我走过了无数酸甜苦辣的岁月。
当遇到苦难的时候,想想以前那么穷,那么艰辛,也好好的长大了,我的内心就会涌起一股强大的支撑力,也更有了勇气去面对那些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