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今天读完了3月份的第二本书,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第一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看起来似乎还不错,其实非常汗颜,2019年前三个月完整读完的也就是这两本书而已。
即使是一个月读两本,也算是龟速,我知道很多人一天就可以读完一本书,效率非常高。但,读书这件事不能攀比,让我一天翻完一本书,和完全没读是一样一样的。年龄大记性差年轻时读书少,未经过读书训练,所有这些必须完全接受,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点来。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读得还是非常顺畅的,比《霍乱时期的爱情》乃至以前村上春树的另一部更有名的《挪威的森林》感觉都好。也许是因为作者在谈论自己喜欢的事情,书中每页文字都富有感情、诚意满满且充满了生活的哲理。
感
这本书是村上春树20多年长跑生活的真实描述,作者通过对跑步这件事的诚实记录,写出了跑步时的所思所想,以及对写作对生活对人生的很多思考和感悟。
不要让人生哧溜一下无声无息地滑落过去,主动选择更难一些的挑战,刻意锻炼自己,这也许是村上春树选择艰苦长跑的一个原因吧。如他所说,希望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上“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就像调闹铃一样,把自己的生活聚焦到一件事情上来,从而把生命的状态调到“跑”的这个状态上,不是轻松地走,更不是懒散地趟。在时间这个横轴上我们选择跑过人生,走过人生,还是躺在那里,任由时间拽着自己抵达终点,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思
即便是27年坚持不断地艰苦训练,每年参加一次全程马拉松,这样的生活也许已经足够刻板、单调、艰苦、努力,可是村上春树仍然这样说:
冷眼望去或俯瞰下去,这样的人生可能无常又无益,或者效率极低。那也无可奈何。就算这是往底上漏了个小孔的旧锅子里倒水般的虚妄行径,起码曾经努力过得事实会留存下来不管有无效能,是否好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冀过有意义的人生,可是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生活中我们都会有村上春树这种困惑:人生就像往底上漏了个小孔的旧锅子里倒水般虚妄。无论做什么,都逃不脱这种虚妄感和无意义感,那么至少知道自己在努力还可以聊以自慰吧。
行
也正如村上春树所言:
对于我这样一个跑者,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一次次积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他是如此对待跑步的,更是如此对待写作的。村上春树长跑的起因,其一是喜欢,自己的身体也适合长跑;其二是为写作提供身体保障,有良好的体质支撑。这基本就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生活的主要内容只有长跑和写作,这两项无论哪一个对我们来说都是挑战,他让这样的生活过了将近30年,而且还非常希望能够继续这样过下去。将近30年的每一天他和普通人一样,都会面对想要放弃的诱惑,面对身体的不适,面对天气的无常,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看似最简洁的生活内容,里面蕴含的挑战却足够大,大到多数人潦草收兵、败下阵来。
年轻时总想抄捷径,现在慢慢明白,有些目标,只有走最远的那条路才能到达。所以,如果可能,选择最远最难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