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期国家司法考试刚结束,你是不是坚持了好几年,每年失败了,就跟自己说,放弃吧,也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考上,结果,新的一年来了,还是挣扎着继续考?
朋友圈里坚持爱情长跑的可人儿,是不是每周都有想扇对方一耳光,头也不回大步向前的时刻?最后还是想想而已,念头过了,继续把千疮百孔的生活过下去?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人都知道,我们却做不出选择。
-1-舍的容易程度,取决于已付出的成本。例如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精力成本等。
小西是个按部就班的法科生,大学的专业是法学,大三开始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考了三年终于通过,而后去律师事务所完成一年实习期,正式成为一名新手律师。
以这样的人生套路走下去,那就是从律师助理一步步跃升为授薪律师,有能力和机缘助力的话,可能成为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但,没得到的持续在骚动,从未有过叛逆期的小西,希望二十岁的青春不留遗憾,想去留学。
问题来了。三年的司法考试,加上做了一年的实习律师,小西已经付出了四年的时间成本,也许站在经济学的角度看,小西是失去了四年从事其他事务、提升自身另一类技能的时间。
众所周知,国家司法考试有一定难度,在备考期间,小西的精力成本也不低,熬夜复习也是常有的事,甚至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付出了健康成本。
试想,小西如果没有参加国家司法考试,或者没有去律师事务所实习,是否更容易义无反顾奔赴自己的理想国度,开始自己的追梦之旅?
这时,我们是不是都希望能够借助一些理性工具,客观地评估我们过去的投入和未来的风险呢?
约翰·伯恩(John A. Byrne)在《蓝血十杰》这本书中,以担任过多年美国国防部长和世界银行行长的麦克纳马拉等精英的人生为例,为我们讲述了精准数字化的理性方式,也不能一劳永逸、完全正确地解决问题。
-2-得的囊括范围,风险未知。例如行业走势、时代潮流,还可能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
他人的意见常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大多数人总是希望能获得认可与支持。小西的合伙人老师也提出,希望小西放弃留学,否则,错过团队成长期,会影响今后的晋升;刚用一年时间培养起来的办案能力,留学回来后,很可能要从头学起。
当然,还有可能产生与父母分离的焦虑,适应新环境的各类风险,例如文化冲突、语言障碍等。
这就是风险,你无法预知,以放弃长期以来的所谓“努力”为代价,是不是一定能够换回更满意的未来呢?
转换一下思考进路,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小西留学,想学什么?如果继续读法学,是不是就不能称之为放弃,或许还是把法学这条路走得更深入、研究的法域更宽阔呢?小西是不是毕业后会因为学历和见识的提升得到更好的职业平台?她的实习经验反而成为毕业后面试的有利筹码?
从国家政策和国际融合的角度看,目前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也是不同国家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那么,拥有国际化视野和更包容心态的律师,是不是更有竞争力呢?
国家也在扶持涉外律师,已经有派国内优秀律师去美国、英国短期交流学习的政策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涉外律师还是相对缺乏的,也更有职业发展前景和阶层跃升的机会?
那,是不是拥有大局观,从行业走势的角度和人生维度的层面看,改变的风险比禁锢在所谓“舒适区”小得多呢?
也不尽然,从时代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已经有律师事务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相对简单的法律业务,如果被推广,那么“律师助理”因其可替代性将难以生存。小西可能会因为留学,错过了以低门槛成为律师助理的机会,难以在人工智能开始前培养不可替代性,从而获得晋升。
从个人的人生境遇来看,也有可能存在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无法预见,难以避免,父母突发疾病的义务承担,女友以分手为筹码建立的感情羁绊,对每个人做决策时的影响程度都大相径庭。
-3- 如何抉择
1.合理评估能力
心理学书籍总是探讨人类普遍关注已付出的成本,忽略及时“止损”。然而,评估风险的因素不同,使用的评价体系不一,都难以判定何时何种“止损”能在变幻莫测的人生长河中绝对正确。
关注当下的自己,以做选择时的能力预估为下限,寻求相对专业人士的指导,排除一些特殊因素(家人突发情况,需要暂时做出让步等),不至于取一个中位平均值以下的选项,即是对自己人生做出的最合理努力。
2.尊重自身兴趣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许你曾以某一指标为标准做出过选择,或许是情感,或许是利益,扪心自问,后悔了吗?
人生是体验失去、经受挫折的过程,你会失去青春、失去健康、最后失去生命,那么,是什么让你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呢?也许是兴趣。居里夫人穷其一生,但为了她的研究,她的热爱,乐此不疲。她是幸福的。
至于你的兴趣是什么?那是一个发现生命奥妙的过程,或许是迎着早晨第一束阳光,为你的另一半买杯豆浆,或许是登着高跟鞋穿梭于世界各大机场,只为了到达在地球另一端的谈判桌。
3.不要回头看
台湾有一部电视剧《荼靡》,讲述的就是人生AB面的故事,女主角的人生路径在某个事件发生后,由于选择不同,走向不同的境遇。但,她常常回头看,旁白里常有,“如果当初选了另一个选项,人生应该如何不同”。
这也是我们的通病,担心的不是“我一定不能”,而是“我原来可以,可是我没有选对”。
人生的选择有对错吗?或许放大你的格局,当时的你,确实只能做出那样的选择。所以,原谅自己吧,对过去的选择释怀;对当下的选择慎重,选了,就不要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