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种良知、一种本性,立足于道德之上,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否则就等于零。
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越应该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不要无谓的善良,经过岁月磨砺出锋芒的善良,才能让你游刃于人际,更加从容的生活。
你当善良,且有力量。
01
你还在为你“明哲保身”的生存法则而沾沾自喜吗?其实,你不过是“怯懦”而已,你在别人眼中早已丧失了“立场”,沦为被贴上“好好先生”标签的一员。
从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普遍存在。结果往往都是不讲规则的肆无忌惮,而真正善良的人却不再说话了。
看到马路上美艳的女司机被一个男人暴打,你作为路人会怎么办?看到一个老实的孩子被同学围殴,你作为路人又会怎么办?
当我们毫不费劲地把自己代入那个情境,去想象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再基于一个所谓的道德标准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保持沉默。
没遇到事情时,一切都不是问题,可一旦身临其境,所有的“节操”都会支离破碎。
但是,如果马路上那个被追打的女人是你的妻子,校园里那个被围殴的孩子是你的儿子,你是否还要继续沉默下去?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希望社会上这种“好好先生”少一些呢?
我们选择趋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
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
02
你从小就是被这些词夸着长大的吧,“性格好”、“没脾气”、“文静”。但是,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本性善良但个性鲜明又会发脾气的人,基本都过得比你好。
你对任何朋友都有求必应,放弃自己的安排满足他们的邀请,等某次你“应”不了的时候,人家便觉得你不够意思,开始心里猜疑你。你心无城府,多次借钱给同时也不好意思催账,结果他很快心安理得、习以为常,你倒是被逼入两难的境地:要钱,怕伤感情;不要钱,白白遭受损失。、
说得好听点儿,你是性格好、没脾气、随和、乐于助人,说得难听点儿,就是没主见、心太大。
你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原则,被人发着“好人卡”,你越来越难以把握哪些事是必须坚持的,哪些事是可以宽容的。然后,不敢说“不”,不好意思说“不”,也不会恰当地说“不”,你被所谓本性的“善良”裹挟前行,变得拧不清事,没主见。
宽容不等于无原则,你应该有心胸,但也要守住底线。
建立个人的边界,确立自己的原则,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意见。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们在刚开始与他人交往时产生不愉悦,但只要我们足够真诚、态度坚定,他们迟早会认可和尊重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别错把无原则的宽容当胸怀。
03
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人。今天让你帮忙做一张PPT,明天带着歉意的微笑让你写一份文案,再过几天哭天喊地地述说着自己坎坷的情路历程,然后挂着晶莹剔透的泪珠让你帮忙接待客户。你胸口一拍,豪气地说着没问题,却是在深夜下班的路上看到那个楚楚可怜的人,手挽着另一半,从电影院出来,一路上打情骂俏。你一怒之下,拒绝了对方所有的请求,结果,却被风言风语地谣传着你为人孤傲,见死不救。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直在努力成全别人,却忘记了最应该成全的是自己。
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你可以伸一把手;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要果断拒绝。这是一种对风险边界和责任边界的确认,没有人应该为了成全别人的欲望而委曲求全。
人际关系,包括工作关系中,我们与人相处也应该先小人后君子,自己不愿意承担的压力、不愿意忍受的委屈和不想独自面对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必须对有求之人说开,这样才能避免之后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虽然很多话事先说出来似乎不太好听,但可以让我们的交往回归理性。
表达真实的想法,不“依赖”、不“取悦”,可以让我的生活从别人的眼中回到自己的手上。只有学会自由地奔跑,才能尽享生命的阳光。
学会给自己勇气,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