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进步,但是教学方法却还是一味守旧,这样会毁了孩子的。
我不是在否认现在的教学方法,而是有一点点地不赞同。
尤其是语文,这是一个要日积月累的学科,这是要讲学习方法的学科,这不是能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的学科。
我承认我年轻,不像那些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甚至是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师。
但是,教学,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而不是填鸭式教学。
这不是开车,有着几十年的经验,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现在的发展很快,一代代在成长,一代代的教学就要不断地进化。
语文,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有这各种各样的图形与数字,也不像物理那样有受力、电流和速度,更不像化学那样有着千变万化的反应和生成。
语文,是一个要靠日积月累的学科,这不仅仅要依靠在学校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课外多看书,多浏览一些文章。
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肚子里有墨水,才能写出东西来。”墨水是什么呢?那就是知识和素材。
这些“墨水”最好的体现之处就是在写作文上。
在初中,学生们会接触到一种新的一种文体,就是议论文,而在高中则是一水地议论文。
有很多学生都会说,他们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
这里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接触的时间太短了。
有的学校甚至在初三才开始教,这已经来不及了。
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那点时间,连最基础的议论文的写法都教得模模糊糊的,你让学生怎么写?
这一点,我很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她从来不要求我们用什么文体,所以早在初一的时候,就开始边看作文书,边试着写议论文,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指导,我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议论文如何写。
所以,写作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临时的抱佛脚,是行不通的。
第二,素材太少了。
有的时候,学生开始会写了,审题也知道中心论点是什么,但是可惜没有足够的素材去作为有力地论据。
按照现在的做法,老师会收集一些,然后让学生去背,但是又有多少人去背呢?就算我那个时候,学生比较听话,但是也是一小部分的学生简单地看看。
现在的孩子远远不如我们听话,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优势,就是科技,可以让他们动手去收集,并抄写下来,虽然有些浪费时间,但是至少会有两遍的阅读,会加深他们对素材的记忆。
第三,写的太少。
作文,不仅仅靠日积月累地充实自己,还要靠不断地练习,“10000小时定律”相信有很多人听过,但这也是需要刻意练习的,现在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太少了,平时只是区区的几篇,更多的时候还是糊弄了事,在考试的时候就只能靠随机应变,临场发挥了。
语文,不能一蹴而就,就像是酒,越喝越有味道,为了考试而学语文,那终究学不会语文。
今年的高考大纲就明确说明,数学要大幅度降低难度,而语文要加大难度,大语文的时代,已经来了。
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它所蕴含的道理,是所有学科加起来都无法比拟的。
自从文字诞生的那一刻,语文就诞生了,它记录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承载了炎黄子孙的伟业,歌颂了中国人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