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乐园,也是孩子共同成长的大集体。在集体学习生活中,孩子之间的矛盾与磨擦难免会时有发生,被欺负或欺负他人的现象自然也难以避免。受欺负的孩子过分忍让,会助长了对方的攻击行为,让霸道的孩子更加“有恃无恐”。孩子经常受欺负,可能会影响其心智成长与性格的养成,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当怎样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呢?
案例
壮壮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是个性格内向胆小、为人老实的孩子。这几天,壮壮放学后情绪很不好,妈妈关心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说有同学欺负他,撕他的作业本。妈妈说“孩子,别人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回去!他撕你的作业本,你就撕他的,实在不行就跟老师反映。”可是这天放学后,壮壮的脸上居然有伤,妈妈非常心疼,连忙追问是怎么回事。壮壮哭着诉说了自己的委屈。
原来最近几天,壮壮每天都被几个同学欺负,不是拿杯子往他身上泼水,就是抢他的东西,还偷偷拧他、踢他,威胁他不准告诉老师,今天又欺负了他,弄破了壮壮的脸……妈妈问:“你没有告诉老师吗?”壮壮说:“告诉了,我告诉老师他们打我,可是他们不认账,还是欺负我”。妈妈一听火了,大声地呵斥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他们为什么不打别人?只打你呢?他再打你,你就使劲打他,还回来!以后别人再欺负你,你不还手,回来我就打你。”
听了妈妈的“教训”,壮壮哭得更委屈了,该怎么打回去?自己不敢打也打不过他们,回来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慰和帮助,妈妈却还要揍我,怎么办?第二天,壮壮开始害怕上学,出现了恐惧上学的心理。
分析
孩子进入小学后,逐渐脱离了家长的监管,在老师关注不到的地方,会出现像壮壮这样被同学欺负的情况,就像壮壮妈妈说的,为什么被欺负的不是其他孩子,而是壮壮这样的孩子呢?
一、孩子性格内向胆小
在学校里,像壮壮这样性格内向、胆小甚至有点怯弱的孩子比较容易受欺负。因为这些孩子胆小,被欺负的时候不敢还手;有的受欺负了,也不敢告诉老师。而这些孩子的软弱可欺,其实更助长了那些“欺负者”的胆大妄为。
二、家长不恰当地教育方式
孩子容易受到欺负,多数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一)家长注重教育孩子忍让
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宽容大度,教育孩子要忍让。当孩子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比如东西被别的孩子抢了,孩子来找家长诉说,很多家长最常选择的不是给维护孩子的权益,而是安慰孩子“没事的,让他玩会吧”,这其实是在暗示,别人欺负你,你要忍着。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受到欺负的时候不懂得保护自己,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性格懦弱。
(二)家长过度保护孩子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欺负了,比如被其他孩子打了,就再也不让孩子出门,生怕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家长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行动,使孩子变得不合群,越来越胆小怕事,缺乏交际能力。
(三)家长教孩子“以牙还牙”
还有部分家长知道孩子受到欺负后,不问缘由,首先的想法就是要还击回去。这类家长的作法,会使孩子养成“报复”心理,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我,都要给予回击,以牙还牙,决不手软。
像案例中的壮壮妈妈,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家长不仅没有分担孩子的感受,甚至还使用不当的嘲笑、呵斥和逼迫来吓唬孩子,加重了孩子心理的负面情绪,在孩子原先的痛楚之上又增加了新的创伤。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长的安慰、尊重和帮助,内心很崩溃和无助,孩子要么会变得更加懦弱,要么会走向反面,用暴力来保护自己。
建议
当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家长难免觉得心疼,家长是应该选择忍气吞声,还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伸张正义”,或是教孩子“以暴制暴”?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一、明确是打闹还是欺负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发生磕碰是常有的事。孩子之间的矛盾,来得快,去得也快,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家长的干涉。家长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影响孩子的交往。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应该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学习怎样与同学和平相处,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理解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
(一)理解、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委屈
很多时候孩子受欺负不想也不敢告诉父母,除了同学的威胁,更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听了之后第一反应不是理解,而是呵斥,使孩子产生的害怕、无助、委屈和慌乱的心理。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孩子被欺负时,心里会有很多委屈、无助、困惑等负性情绪出现,当孩子的情绪被家长看见、理解,并得到很好的安慰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支持。所以当孩子哭诉时,家长应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蹲下身来与孩子平视,轻轻地抱着孩子,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且消除孩子的不安与恐惧,鼓励孩子把心里的愤怒和委屈倾吐出来。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询问是怎么回事,确定是孩子被欺负之后,要给予安慰,用实际行动让孩子明白被人欺负不是自己的错,家长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二)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
当孩子向家长哭诉自己被欺负了,比如“我的玩具被抢了”,那说明孩子一定是很在意这件事,不要劝说孩子“没关系,给他玩会吧”,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好,去要回来。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想玩必须经过你的允许。”
家长要教孩子学会拒绝,学会说“不”,支持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受到欺负时,才会保护自己。
三、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技巧
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从内心真正的强大起来。教育孩子尽量不要让自己处于不利环境;当置身在不利环境中时,要保护自己,有所作为,避免受到伤害,减少自己的损失。
(一)大声说话,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教给孩子在受到冒犯、欺负的时候,不要害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有气势地大声说话,挺直腰板、用强有力的声音明确制止冒犯的行为。比如,可以教孩子用以下说辞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要求:
“请把手从我的身上拿开。”
“打人是不对的。”
“这一点也不可笑。停下来!”
“我不喜欢被那样叫,你应该称呼我的名字。”
或者连续提问,让对方承认错误。沟通专家建议,教孩子用“我要”的表达方式来对付挑衅和冒犯。比如壮壮可以坚定地说“你撕我作业,我要你道歉。”如果对方不道歉,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直至对方道歉。
(二)学会无视
欺负别人的孩子喜欢看被欺负孩子难过痛苦的样子,教孩子学会忽略恶意玩笑,假装看不见、听不见,转移视线看喜欢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地一眼飘过。
(三)发挥幽默感
当孩子被欺负时,如果能用自嘲精神巧妙回应,往往能将尖锐的形势化解于无形。
(四)制止对方
告诉孩子,面对同学打过来的小巴掌时,不妨试一试迅速抓住对方的手,这样对方就不能动了,不能动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对方手腕的同时,要告诉这位同学:“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五)寻求老师的帮助
大多数孩子都不愿被同学们称为“爱打小报告的人”,他们即使遭人欺负,也不愿向学校和老师告发。许多家长则担心,如果他们将自己孩子被人欺负的事反映给学校,会被视为 “小题大做”、对孩子“过分溺爱”。但是,家长们应该和老师及时沟通,寻找解决办法,避免事态升级。但切不可直接去找对方的家长,因为那样效果一般不好,还会导致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像壮壮已经被欺负了好几天,问题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境地,家长一定要马上和学校、老师沟通,态度坚决地主张孩子的权益,避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爱孩子,帮孩子把安全感和自信心内化,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质,让孩子从内心真正地强大起来。这样的孩子,自然别人不敢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