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的老人来说,让他们享清福真的是一种错误。甚至对大多数老人来说,清福即孤独。因此,很多人总想着,年纪大了,就什么也别干了,田地包出去吧,在家想想清福多好啊。
可是,子女的嘱咐,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是耳旁风了,他们一如既往的去田地里转悠转悠,看看庄稼,看看有没有杂草,有没有害虫。看似烦躁的农活,其实在他们身上则是一种印记,一种习惯。一旦停下手里的工作,子女又不在身边,那种孤独,自然难易挺过去。所以,对他们来说,田地如同命根,做农活如同吃饭。
老妈也是个闲不住的人,平时身体不怎好,一直被腰疼和头晕缠身。每次腰疼犯了,疼的不能走动,修养好了,我们总劝她要不把地包出去吧,去城里跟着我们一起过,还能找个人聊天,搭把手。三番五次的在家里和城里来来回回,目前还是回到老家,虽然家里的年轻人都搬到了公路上盖房子,但是老家那片天地,就是她熟悉的整个世界了,城里的高楼大厦,对她来说是陌生的,而在老家,她则是游刃有余,想去哪儿去哪儿。
由于老家的田地被包出去了大部分,老爸喜欢看看电视,写写字,喝喝酒,
老妈平时在家没事,所以她就家后的那块宅基地利用了起来,在后面种了各种蔬菜,每到一段时间,就打电话问问,要不要青菜,媳妇配合的很好,每次都要麻袋。
老妈平时就是照顾我们的生活,洗衣做饭干农活,这些在她心里总觉得不是价值体现。后来我明白,她想要的体现应该是纯纯粹粹的挣了多少钱。 今年暑假,她有一次从多个方面挣到了钱,比如 夏至过后,在村子周围收集金蝉皮,据说是一种中药,可以卖钱;又比如帮大面积种植辣椒的邻居收捡辣椒,每斤六毛钱,大热天的也要去,据说一天能挣二三十。这次,又从镇上拿了一个手工活,那种衣服上的明牌穿线,做一百个可以得一元。她就是想多挣点钱,觉得自己还有价值。
中秋回了趟家,看到母亲起色好多了,也吃胖了。由于头晕,医生是要求辛辣食物忌嘴的。以前老妈对自己要求很严,肉都不敢多吃。这次回家,看到母亲也拿出来个酒杯,喝上几口白酒,吃自家喂养的公鸡肉,很是开心。好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腰也不疼、头晕也很少发作了,又能吃饭。看到这一切,我也很满足,不想再有任何外力打破这种状态。
有个菜园,闲了去捯饬捯饬青菜,定期给我们送来,这是母亲谋求的第一层次的价值;每年的不同阶段,能够靠自己亲手劳动,直接换取人民币,这是母亲谋求的第二层次的价值;孩子们能时不时的回家看看,高兴的时候,能借老爸的酒喝一喝,想吃硬菜就自己做或者小菜馆买一份,这是母亲谋求的最终幸福。
是的,老人的幸福不是清闲,而是慢条不紊的价值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