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号下午,本学期第五次家长心理沙龙开始了,参加本次家长沙龙活动的共有13位家长,其中还有一位是爸爸来参加(这样的情况非常少见,一般都是妈妈来参加,很少有爸爸主动来参加心理沙龙活动)。郭老师这次分享的题目是: 我们我的情绪告诉我什么?
情绪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对周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人生在世界上,就要和世界上各种人及各种事物发生联系,人对这些事物也总会有一种特殊色彩的体验形式表达出来。如高兴啊,痛苦啊,忧愁啊,欢乐啊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情绪。
郭老师说,情绪是是一种能量,是流动的,它是一个礼物,它告诉我,我的内心需要什么?每个人都是情绪的箱子,外界刺激而引起情绪爆发时,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发火?
其实,当有情绪引起发火时,归结起来,不外有以下几种原因:
(1)当下事件对我的刺激;
(2)近期的事件对我的影响;
(3)童年时期的创伤引起情绪的反应。
接下来,郭老师要求每个家长写过去的引起自己情绪剧烈波动的一件事情,最好和自己的孩子有关系,看看现在回忆时还有没有当时有情绪时内心的波动起伏大?
写完之后,有些家长主动要求分享自己的故事。因为他们知道,分享想自己的经历,听别人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在感受自己,可以使自己成长地更快一些。
一位妈妈说: “有一次我辛辛苦苦熬了一上午骨头汤,中午做了牛肉拉面,孩子中午回家后说不吃牛肉面,当时自己非常生气,对孩子大声吼叫几句,感到自己生气、委屈、很失落,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的不应该那样情绪失控。”
另一位妈妈说: “前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回家后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听故事,当时我很生气,大声地吵孩子,要求孩子回家后先做作业。后来我发现如果孩子回家后先做作业,他写的字体比较潦草;如果先听故事,再做作业,字体一般写的很工整,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好,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错了。”
唯一的一位爸爸家长也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他说: “ 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撒谎不诚实,触及了道德的底线,我也会批评他们,但是我更多的是常常陪孩子玩,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要求孩子心地善良即可。”
…………
郭老师总结说,各位家长分享的都很好,说明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过有情绪,有情绪是对某种事件不满意,情绪大,说明事情很大,情绪的背后是需要双方进行沟通,沟通很重要。最好的沟通是70%的情绪加30%的内容。孩子有情绪,意味着孩子在成长。
那么,我们该怎样管理情绪呢?
第一、认识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的产生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这就是著名的情绪理论(ABC理论)。例如:因为做了错事便认为自己无能于是感到很自卑。在这里,做错了事就是事件A;认为自己无能就是对这件事的评价和解释B;自卑就是因为认为自己无能而引起的情绪体验C。该理论认为改变你对该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就可以改变你所体验到的情绪体验。
第二、培养积极的心态。
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明白情绪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你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因此,你需要清楚地认识你的需要是什么?二是要善于从负性事件中提取正面信息的,任何事件都会有正负两方面的信息,自卑的人看到的大多是负面的信息,而自信的人看到的大多是正面的信息。
第三、面对负性事件要坚持四不原则,即不责备、不逃避、不遗忘、不委曲求全。
第四、以适当的方式排解情绪。
(1) 半小时效应: 情绪来时可做深呼吸,先冷静下来再处理;
(2)字条的仪式感: 把自己的痛苦、难受、委屈写在纸条上,反复看看;
(3)写下来自己的期待: 写出来理想中的自己,贴在家中显眼的地方,经常给自己一个提示, 自己是否做到了?
(4)意念转移法: 可进行冥想、打坐、听音乐、运动等方法转移情绪。
总之,排解情绪的方式很多,但是要以不伤害别人为原则。可根据这几个角度去选择适合自己且能有效排解情绪的方式,你就能够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来控制你!
在一个家庭当中,每个人都有控制欲,一件事情发生,罪魁祸首还是情绪……不是当时的情况有多严重,只要是情绪占据了上风,就会造就了一系列不好的后果。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控制好了情绪才能避免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只有控制好了情绪,我们才是做好父母的初步职责。 深呼吸,再深呼吸,让我们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