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过完了,回看这一个月做的事情,还是有些许的成就感。似乎喜欢上了这种复盘的感觉,是不是可以把复盘的频率调整到每周呢?
虽然月初定的目标是写作的刻意练习,但真正独立成文的不多。不过对于拆书稿的写作开始了第一步,只是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复述阶段,今天已经进入到第十八天。但这种精神值得鼓励,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写一个小时,然后洗漱出门上班。早晨没写完,到公司中午继续写,写完发公众号。先不说质量,至少从行动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先总结一下:
读书:《人生效率手册》、《生命的重建》、《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正面管教》。
电影:《绿皮书》、《流浪地球》、《盗梦空间》、《大江大河》电视剧。
输出:写作课复盘文,读书笔记打卡17篇。
其它:5.4参加北辰青年岳麓青年峰会;坚持跳舞学习一个月;拆书稿/听书稿写作课程学习。
1.最具行动力的事:拆书稿(读书笔记)写作打卡17天。
2.最沉浸其中的事:看电视剧《大江大河》。
3.最值得反思的事:祸从口出,不要语言暴力,切记!
5月感悟:作为女人,既要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也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一、关于拆书稿和听书稿写作
因为很早之前就有关注豆瓣的土豆姐,对书评和听书稿写作有所了解,但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因为自己看书太少,速度又慢。
随着今年阅读量的增加,所以想先从读书心得和笔记开始写起。那天偶然间看到弘丹的听书稿写作课程,于是马上就买了。这个课程虽然含金量一般,但至少对这个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了一些听书平台。
然而,光学不练是假把戏,学再多的课也是没有用的。这一点,我是在听了佟瞳的分享之后,更加坚定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她曾经坚持99天早起写读书笔记,每一篇笔记都要求是篇独立的文章,后来她成为头部平台签约作者。所以,我心里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逼自己一把,先从每天的早起写作开始,但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我明白,如果你真的想要长进一门技能或做成一件事,首先必须要有的就是你决定死磕到底的决心和马上就做的行动。从很多人身上我都看到了这一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有一天,拆书稿群里有小伙伴在问哪里有写作打卡的群,我突然一想,干嘛要去找别人呢?自己创建一个不就行了吗?说干就干,马上在群里发通知,最终邀约了15个人一起参与打卡。目前还剩12人在坚持。这是我目前以来行动力最强的一次,目标是坚持77天。
我是照着佟瞳的路线在练习,每一篇笔记都要求自己以一篇独立的文章形式发出来。其实也类似于拆书稿,但是书中原文占比较大,自认为离专业的要求还很远。
不过通过练习,我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优点:1.我对书中内容的概括总结和提炼能力较强,包括全书逻辑性,这可能跟我本职工作中的长期锻炼分不开。至少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写过的人来说,上手还算快。
2.在新媒体写作和表现形式上,知道怎样的标题,怎样的排版符合读者口味。
3.类比能力还行,包括知识的运用。
不足:1.阅读量太少,素材积累不够。
2.知识的迁移和触类旁通的能力不够,归根结底还是积累太少。
3.过于依赖书中的原文,自己的思考和发挥不够。
对于写读书笔记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你对书中内容理解更深刻。因为你要写出来,肯定得先自己看懂。
就一个初学者来说,我能很快认识到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稿件,也体会到成为优秀的听书稿生产者最重要的三点:精华提取、线性交付、知识增量。
通过参加这次学习,也让我发现,来付费参加这种学习的人群里,各人基础相差还是较大。很多没有一点写作基础,或者对这个行业压根一头雾水的人,大有人在。难怪现在知识付费那么火,都是被“学了课程能月入多少万”这样的标题吸引过来。
所以,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你以为简单的东西,其实很多人并不会。即使别人会,但坚持到底的人也并不那么多。希望接下来的两月,自己能够继续坚持,然后在质量上有所提高。
二、关于《大江大河》这部剧
看这部剧的初衷是因为工作原因,决定去看的。作品主要刻画了1978年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国有企业、个体户三种经济形式下的三个代表人物的命运。剧中的很多内容很真实,尤其关于国企领导的描绘,一些细节的刻画,简直太真实了。还有很多生活的细节,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情节,其实都有作者刻意的安排。这部剧给我两点最深的感受:
1.主人公宋运辉(王凯饰演),一个从农村出身毫无背景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国家部委下的大型国企。尽管他很优秀,但最开始还是免不了成为别人政治斗争的出气筒。宋运辉的成长让我明白一点,不管外部的环境怎么样,不管世道人心怎么叵测,怎么现实,坚持做自己最重要。哪怕是面对强势的领导,面对各方的压力,他依然坚持技术至上,坚持站在真理这一边,既不站队也不依附于谁。最终凭借实力上位。
2.剧中宋运辉妹妹宋运萍(童谣饰演)与乡村书记雷东宝(杨烁饰演)的爱情,这条线也是深深打动我的地方。可以说是让我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已。我都不能理解自己,我与运萍这个人物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看到生前他们俩相互恩爱幸福的样子,我会感动得流下眼泪。后来运萍怀着身孕死于意外,我更是悲伤得不行。往后只要戏中出现有关他们俩的剧情,我都会有想哭的冲动,尽管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只是一个电视剧。
宋运辉说,姐姐本该是一个很温柔的女子,但命运不允许她这样。在娘家时,她是姐姐,要保护弟弟,要帮着爸妈做家务;考大学时,她毫不犹豫把唯一的名额让给了弟弟,自己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连嫁人时,她都要想着嫁一个能镇得住的退伍军人,让娘家不受欺负,因为她家以前成分不好低人一等。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好在遇到了爱她爱到死的雷东宝,把她捧在手心都怕化了。只是好女人连上天都眷顾,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
我之所以这么沉浸其中,可能也是一种移情吧。总之,期待《大江大河》的第二部。
三、关于北辰青年活动
5月4日青年节那天,参加了有北辰青年组织的岳麓青年峰会,本以为都是些小年轻参加,所以没抱太大期待。但仅就最后一天的参与情况来看,还是给了我一些收获:
1.全球艺术项目“Viva la Vida"你的生命是什么”创始人吕晓宁分享——用画画探索自己生命的真相。你的生命是什么?什么让你感到快乐什么让你感到痛苦?用画笔画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样子。
我画的是一所房子,房子里有我最爱的家人,用爱温暖彼此。同时,自己的那颗心也被爱包围,感觉到富足、平和、好奇。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生命最美好的样子。
这个游戏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我的家庭,是我内心的宁静和富足。
2.北辰青年创始人宋超分享:探索边界之外。
只有去行动,不断地遭遇和经历,反弹回来才会知道终将要的是什么。
你本能所抗拒的,也许恰好是你最需要的。
突破你的体验边界。
先去温暖世界世界才会温暖你。
3.职业生涯规划测试
我的测试结果:艺术型+社交型(现场有一大半的人都属于这个类型,也说明了只有这类型的人才会去参加这种社群活动)。
我的价值观:成就感、生活方式、经济报酬。
我的完美主义倾向:低标准/正常标准、低落差,说明我不是完美主义者。
在影响我的完美主义倾向的构成要素里,条理性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这也印证了我做什么都希望有条有理,不能失控,追求保守稳定。我害怕失控,害怕失败,害怕被别人看轻,所以总是不敢踏出舒适区。
四、关于舞蹈
5月还是我开始体验舞蹈的一个月,因为之前的瑜伽课没开起来,改上了舞蹈课。其实舞蹈也一直是我喜欢的,尤其是比较有乐感的那种。说起来我的舞蹈基础主要来源于上学时候六一儿童节的排舞。
每周三次、一次一小时的舞蹈课,因为还要学动作,全心跳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但我还是很享受那不到一小时的音乐时光,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同时,学舞蹈是一个很锻炼手脑协调的运动,对于我这种多年没学过什么技能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不过我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其他妈妈级人群里还算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