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青睐,它以其 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渊源,震撼着每个人的心声,激起人们的食欲。它像家喻户晓经典流行音乐的主旋律一样,牵动着人们心灵的那根弦。提起舌尖上的美食,不能不提到龙潭的糍粑。吃过的人都赞口不绝:“真不错,味道好极了。"
龙潭糍粑是我家乡的土特产,它风味独特。其特点是:香、甜、黏。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口味清幽淡雅,甘甜爽口。无论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吃。它的美味名扬天下,曾经是皇宫贡品,现在还上了中央电视二台财经频道、中央七台农广天地节目。作为龙潭的儿女,我们自豪。
每年的春节前,糍粑是南方各地和北方少数地区过年必备的美食。也许是因为气候和水土的原因以及精巧的做工,龙潭糍粑鹤立鸡群。
龙潭位于北纬26至27度 ,东经102度左右 我们龙潭种植的是白丝糯,它生长在常温8摄氏度的井水里,生长期长,这是其他地方的糯谷,无与伦比的。
过年吃糍粑,美味喜庆。人们图吉利,圆 圆如雪的小家伙模样好可爱,像蜷缩脚的团鱼,给人美的享受。它象征着团团圆圆过大年。我们龙潭人大年初一吃糍粑,习惯叫做吃“元宝”,希望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好运年年。
龙潭糍粑,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臣子伍子胥为父报仇,他投奔了吴国,想从吴国借兵伐楚,他帮吴王阖闾坐稳了江山。成了有功之臣,他率领吴军打败了楚王报仇雪恨。吴王命令他修建“阖闾大城,”以防战略。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后,残害忠良,命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伍子胥生前说:我死后天下会大乱。”不久,越国攻打吴国,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在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嘱咐便拆开城墙,人们奇迹地发现城基,都是熟糯米制成的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基石,储备荒粮。从此每年丰年底做糍粑,纪念忠臣伍子婿。至今在龙潭及南方各地,糍粑成了每年春节必备的美食。
龙潭美味的糍粑,除了品种好,生长期长的绝对优势外,它的工序也非常讲究:要准备上好的糯米、甑木桶、干柴、几块干净的抹了熟茶油的大木板、箩筐 ,做好以上工作后就进入具体制作工序了。
一、把糯米倒入大水缸或大木盆里,淘米。浸泡一天以上,用箩筐把水滤干,至于木甑里,有木头的锅盖或竹器的东西盖好。
二、火候是至关重要的,用干柴在灶里面烧大火,火要空心,锅底的火要均匀分布,甑里的糯米要来满气,热气腾腾就像云雾缭绕似的,才算熟了。这一关把不好的话,做出来的糍粑就不细腻,里面有小颗粒。
三、把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倒入石臼中舂。最好选年轻力壮的后生二至三人。他们把木捶子高高扬起,捶打糯米饭,配合要协调,捶子在空中上下飞舞, 将糯米饭舂烂成胶状。然后几个人吆喝几声, 笼罩浓浓的年味,把石臼里打点水,他们熟练的把糍粑弄到木板上。一个人能用棕绳把它弄下来。抹上熟的茶油做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放在抹了油的干净木板上,上下翻动,这样一个个圆圆可爱的糍粑就做成了。冷却后叠起来放几天,再放在立春以前的冷水里保存。拿去卖的冷却后打包运往四面八方。
四、如果你想吃其他口味的,可以先把红豆、蒿菜煮好后,加在糯米饭里舂。
回味小时候吃糍粑的味道,可用一个“爽”字来形容。几户人家联合起来打年粑,大人七手八脚做糍粑。我们小孩摘一把把小扇子的棕叶洗干净,把叶子分细,然后把软绵绵的糍粑分成小小的颗粒,把糍粑串在棕叶上。串呀串,串出了我们童年的欢乐。我们把它叫做糍花子。烧吃,炸出来香喷喷的。脆又爽。整个的糍粑烧出来,如果上面冒着大气泡,家乡人习惯说“戴顶子”,家里会有厉害的读书人。烧好后,里面包上家乡的霉豆腐,好吃的不得了 。
糍粑还可以水煮,伴点白菜叶菜苔 ,又香又甜,拉成像丝线一样的丝来,然后用筷子抖一抖打几圈转,爽溜溜下肚,悠闲悠闲地品尝,那不只是吃,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糍粑还可以跟甜酒一起煮,扑鼻的香味沁人心脾。
不说了,我的口水快流出来了,我相信你也很想吃,那就来我的家乡龙潭享受吃糍粑的乐趣,保准叫你趁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