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虽然放假了,但学校很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但督促家长在假期里要与孩子多互动,更要陪伴他们在学习之余加强锻炼,尤其对于时下非常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网络游戏和“网瘾少年”的形成,那么,对于这个无可回避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在家长群里讨论呢?接下来,我就将我在孩子家长群的观点奉上,供大家讨论:
网络游戏话题可大可小,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土著居民,这一代小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互联网时代不会退行,只会向前推进,比如现在的大数据,5G网络,智能机器人等。而网络游戏只是智能时代的基础款,因为它已经包含了我们人工时代的职能,从学习到社交再到生活的同化。
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社交活动又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既然网络游戏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孩子的生活,那么,这个时候爸爸的榜样和态度确实影响着孩子对网络世界的价值观的塑成。因为妈妈需要制定规则,而爸爸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和体验规则边界的形成,包括如何去共同遵守。网络游戏其实是个很好的学习和建立规则边界的好地方。
拿我家孩子举例:从今年网课开始,小朋友就接触了电脑,对这个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我们先是借阅了和计算机有关的绘本,让她先有个宏观的认识,在让她看着我们玩网络游戏,难易不等,等攒够了她的好奇心,就给她找了款打字软件,从熟悉键盘开始,并将玩键盘游戏的盲打作为认真上网课的奖励。这个过程其实小朋友其实有挫败感,觉得会鼠标就可以,平板的触碰也不错,不认识键盘也没关系,可以语音搜索、语音对话啊!这些都是在网课中,人家自己摸索和体验到的,在我的预料之中。所以,爸爸出马,从盲打开始,每天半小时,第一个学会并完成测试的,给予奖励。奖励的最终形式是赢得这台笔记本。结果是网课效率提高,主动练习盲打,对触碰的兴趣也不大了,这只是我家的个例,大家可以参考。
我们家的理念是,童年一天一天地减少,小朋友就该尽情的玩耍,而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玩而服务的,是为了给玩打开视野的工具。所以,我家不但不会阻止孩子各种形式的玩,还会在陪玩的过程中,共同制定规则和目标,共同挑战和达成,一起畅快淋漓的玩。
最后分享的是,网络游戏不是洪水猛兽,任何游戏都不是,成瘾症是心理问题,它的根源来自于幼年安全依恋上的问题。而青少年的成瘾症只是幼年心理问题的显化,是治愈幼年时期心理问题的契机。在网络游戏上请多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包容,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