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双语学校起航了。
起航这么多天,一直觉得应该写下点儿什么,可是一直不知道从何处写起。
春燕说:只要开个头儿就停不下来了,你只是需要多写几个开头(笑出眼泪了)。
好吧,那我就来开个头儿。
故事的意义
三年前在北京读《后现代课程观》的时候,对于布鲁纳关于故事的观点感到无比新奇,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视角。同时也很难真切地理解其中的奥秘。
第一次直接体验到故事的力量应该是读坎贝尔《英雄的旅程》,但是在课程实践中的严重挫败感摧毁了上路时的激情。
这一次,《故事的形成》就不同了,特别是故事需要“突变”,没有突变的故事都只是平庸的流水账。用这样的新观念反观日常,竟然感到无比清爽!为何要被这许多琐碎的不顺利所裹挟呢?看破它只是故事中必不可少的小插曲,一切就显得轻松了好多!
对于一个伟大的梦想来说,追梦的路上当然更少不了突变,只是当我们面对它的时候,也许不那么容易看破。这些天也更清楚,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但是,但是,别忘了,伟大的故事少不了突变!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让事情变得好玩儿起来!
所以你看,我们策划的每次家长见面会都离不开音乐、诗歌、舞蹈、童话剧。已经有专人负责记录这些精彩的活动了,我就不多写了(咳咳)。
还是回到我们七年级Sunshine教室数学群里来吧!
数学也可以很有故事
大大前天,我想约孩子们线上聊一聊,于是预约大家7月24日晚上7点群里见。
开场有点冷清,我努力掩饰内心的不安,跟每一个上线的少年问好,邀请新近入群的淼做个自我介绍。
此时骁贴了一张图,是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下):
当时我正在着急,要是提前准备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讨论一下就好了,免去了冷场的尴尬。没想到有趣的问题就出现了,骁真成了我的福星啊!真是高兴坏了!
大家立刻讨论起来。
大家动手演示(1)题中所描述的变化过程后,居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
正方说是个“椎体”,反方说是个“圆”。怎么会如此不同呢?题意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肯定得先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有新的进展。
持不同观点的双方都拍了小视频发上来,原来他们理解的旋转过程不一样!
按照淼和飞的理解,要让三角形在自身所在的平面内旋转,旋转中心就是B点,旋转过程仍然得到平面图形——圆。
而骁和泽的理解是,让三角形“立起来”旋转,结果就得到了立体图形——圆锥。
骁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都合理。其他同学也没有明确地反驳。
我追问:旋转成一个圆锥的思路,是绕“谁”在旋转?
第一回合:反方胜!
这时候,正方的骁接受“平面图形”这个结果,但是认为应该是个不规则的图形。
反方淼继续详细解释:刚开始是不规则的但到后面的时候A点就把它带回去了。是一个半径为8厘米的圆,以B点为圆心,以AB那条线为半径。
正方的骁又反驳了:那样的话就是AB扫过的区域了,不是AC扫过的区域。
反方淼:好像也有道理哎!
双方难解难分
我又添油加醋:由上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吗?有什么新问题吗?如果没有,我要问了哦!
过了一会儿,仍然没有回应,于是,请问:这个圆是哪个点绕点B旋转一周的轨迹?根据第(1)题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点吗?
其实,淼已经早早有了答案,这个圆是点A的运动轨迹,我没有马上回应,希望更多的同学发表观点。
这时候,讨论已经持续了1小时。虽然好像进展有点慢,但是大家一起探索一个有趣问题的感觉还是蛮好的!
一直默默关注的班主任孙老师也出来说话了:
突变来了
巧的是,第二天晚上是我们学校的仲夏音乐会,跟我们预计的讨论时间刚好冲突了。我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就去音乐会了。同学们会怎么样呢?
在音乐会现场,我抽空瞄了一眼,看见群里讨论起来了,悄悄地走到江子校长跟前,让他看群里讨论的情况。没错,这是十足的炫耀!哈哈!看我们的少年们多厉害,没有老师也照样讨论问题!
最后的结局似乎是达成了共识,
双赢,大圆满!
不过,居然这么快就搞定了?!真的就这么搞定了吗?
哼哼~~
更巧的是,今天晚上还有音乐会(笑哭)
而且,今天佳同学又带来一个新的有趣问题:一个8×8的正方形,切割成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后,重新拼合起来,居然变成了一个5×13的长方形!面积从64变成了65 ?!你相信吗?
两个有趣的问题都还没有结束,那我们就……
让故事继续……